林丹汗拱手:“陛下自有圣断,小王不敢非议。不过诚如陛下所言,塞外蒙古旧地在,蒙古人是杀不完的,小王等久居中原之地,塞外豪杰辈出,三五年内又会有一新汗产生。陛下是否放归我等,无碍大局。”
就是这个道理,扣着他们也没多大用处。
朱弘昭笑了笑道:“可蒙古是我大明册封的藩属,这边防之事始终是个问题。朕有心休养三五年,等蒙古旧地产生新汗,再发天军百万,可否一鼓而灭之?”
“陛下英明,小王大胆度测,陛下另有高策,还望示下。”
辽东女真人基本上可以说是灭族了,林丹汗哪敢继续嘴硬说什么蒙古豪杰,真惹得大明出征塞外,倒霉的也只有蒙古人。
固然,大明会折损国力,可这是早晚能休养过来的。而且不时的大打一仗,也是明军的传统,可以保证边军的战斗力和有经验的将领。
从大明立国至今,没有战争的年头还不到二十年,可这二十年都是在为战争而做准备。大明可以说是连年在战,初有胜败,可获胜的始终是根基深厚的大明。
而蒙古,经不起犁庭扫穴式的打击,对大明来说是折损国力,对他们来说就是元气大伤,极有可能被
打的族灭。
甚至九边马市封锁十年,蒙古人就会因为缺少食盐而崩解。
“朕听闻瓦剌诸部中有准噶尔部,雄踞塞西甚是张扬。朕欲置蒙古省,编民造籍,取消边禁,使汉蒙两族能自由迁移,做买卖,蒙人也可读书科考,在一两代内,消泯旧恨。并以亲王之爵相待于尔,至于准噶尔部,则是祭旗之物,汉蒙出军并肩,如辽东之战一般,用他们的血,书写汉蒙一家之誓书。”
说完,朱弘昭身子前倾,盯着林丹汗。
这已经是他的最后通牒了,林丹汗不答应,那他只能选一个新的蒙古大汗,在新汗的辅助下统合蒙古诸部,借蒙古人的刀锋将日益壮大的瓦剌人准噶尔部族消灭。
有黄金家族血脉的人,不少,非常的多。
可林丹汗这一支就剩他一个人了,他连个孩子都没有,想要捣鼓出来一个林丹汗的继承人或遗腹子来说,不是什么难题。
甚至不用这么麻烦,直接选上几个蒙古大汗出来,塞外就会自己再乱一次。
林丹汗干咳两声,他有些堵气,轻拍自己胸口,抬头问:“陛下,我蒙人若融入中原,除了养殖牲畜外,可有其他营生?科考方面,小王并不抱希望。”
“投军,朕会在不久后梳理军制,精简军队,提高军士待遇。蒙古人勇悍,朕还想着借助你们的力量,一举打到西方去。西方之地远离大明万里,朕也难以管理,会赐出一些土地,许你们世代牧马,如何?”
“至于科考,每科朕可加增五十名额,三十给与蒙古,二十给与彝人。也会让你们在朝中有人,不会受苦了没处伸张。持续十科,三十年内对塞外设立书院,进行教育。这足以培养两代人,若蒙古三十年后还无法考得进士,那朕也爱莫能助。”
打又打不过,搞封锁又会被大明封锁成残疾人,现在的大明军力强盛,还有一个边塞出来的皇帝,林丹汗不得不妥协认命。
个人的意志,在大势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林丹汗年青时不会这么容易屈服,可他已经堕落了,开始迷信宗教,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在乎世俗的有些东西,世俗的东西,只是他优渥生活的一种保障。
蒙人羡慕不羡慕大明的百姓?羡慕,在哪都会被剥削,而塞外本就出产贫瘠,贵人们为了生活的更好,对底层的牧民压榨是非常的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