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方从哲,其中好处无数。
阎应元却没有急着答应,他要等朱弘昭的意见。方从哲的身份很敏感,与叶向高一样敏感。阎应元可不想莫名其妙的成为浙党领袖继承人,他可不想搅合进朝廷的党争里面。
在宫里,他了积压的文档,又有一心钻研书海典籍,无心官场的老翰林讲解,他对党争有着发自骨子里的厌恶和恐惧。
多少英才因为亲朋关系莫名其妙卷进去,卷了进去只能紧紧抱团,否则只会被风暴绞碎。他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的聪明,也不觉得自己能是官场积年老油子的对手。
见他没有急着答应,方从哲更为满意。也不强迫,他方从哲想收个弟子,谁能阻挡?
从方家庄出来,阎应元又立刻去拜访继方从哲之后的首辅刘一燝,刘一燝退休致仕后才是叶向高继续登台。
这位本来可以一直做下去,可他一上台就立场鲜明的反对党争,对各党的先锋队伍,也就是科道官要进行整顿。
不止一次的对所有人说,国家的事务,朝廷中枢有六
部就足够了,地方上有三司军政法分离管理,各司其职相互监督非常的完美,没必要让内阁插手太多,也没必要让御史官下派督抚地方。
他是个极端崇拜太祖高皇帝的人,对祖制看的格外重。认为当时国家上下不宁,就是科道官生是非,若没有科道官招惹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会几十年不上朝?
身为当时的内阁首辅,却要拆内阁的台,拆所有御史官的台,为了遏制党争,他自己把自己毁掉了。
万历皇帝临死挑选出来的这批老臣,一个个都是很有本事和操守的,却也一个个的在党争的旋涡中不可自拔,或者中立自保,又或者如刘一燝这样的迎刃而上,被撕成碎片从云端跌落到泥潭中。
天启能做的,就是把刘一燝的命保住。是刘一燝给天启揭露了东林及诸党的真面目,是刘一燝让天启知道了这个国家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其他人,要么不说,要么看不到。
“监国殿下有太祖遗风,以大勇大智整顿盐务事关国朝社稷,这事咱鼎力支持!”
刘一燝最近心情非常的好,朝廷拍死晋商,连晋南盐商也给一锅端了,让他觉得格外解气。虽然天启被刺杀重伤,为此悲伤过,可他更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会使得朝廷
真正的能达到军政统合,由一个比天启还要果决的人来统治,才能真正解救此时的危险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