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等,等自己儿子的消息,等辽东的捷报,等辽饷加派取消的消息。
殿门处,朱弘昭总感觉有人在窥视自己,将满腔的喜悦强行压下去,保持呼吸节奏,提高警惕。
“顺产!”
里面传来一声高喝,顿时外面就沸腾了,全神戒备的朱弘昭也松了一口气。
这年头可没有剖腹产一说,张嫣又是头胎,搞不好就是一尸两命。
“那位的眼神似乎能吃人…”
成国公朱纯臣侧头左右张望,云淡风轻笑说着。
他弟弟朱元臣笑道:“国之饿虎,不吃人就会饿死,不奇怪,不奇怪。”
此时仅存的国公,只有徐达两子延续下来的魏国公、定国公,张辅一系的英国公,云南沐家的黔国公,以及成国公。就这五公四家。
徐达有四子三女,徐达死后,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受封魏国公。幼子徐增寿朱棣起兵南下时给他通风报信,当廷死在建文帝的剑下,后被明成祖追封为定国公。
这兄弟俩分别下注,徐辉祖虽然打的燕军非常狠,但也没有把朱棣往死得罪。毕竟,朱棣的儿子朱高煦能从南京逃走,还是徐辉祖帮的忙。于是弟弟这一系被封为定国公,徐辉祖这一系,徐辉祖不愿低头,在幽禁中死亡,爵位却留了下来。
所以一门二公,有明一代只有徐达一家。魏国公与定国公一南一北,都是镇国的存在。
徐达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长女嫁于燕王朱棣,次女嫁于代王朱桂,三女嫁于安王朱楹。燕王朱棣靖难称帝后,徐妃被册立为皇后,徐家之恩隆更是非同一般。
明初那么多的国公,徐家能存下来不能说朱徐两家关系太好,也不能说是徐家人精通权术。而是他们聪明与知足,因为聪明与知足所以非常的守本份,没有卷到明初各案中。
明初三大案,被卷进去的勋戚没有几个是无辜的。
魏国公徐弘基听到成国公兄弟那话,与英国公张维贤互看一眼,都离那对兄弟远了些,这对兄弟缺乏父辈必要的教导,实在是太过怂包,走的太近不是好事情。
各国公府的公子们,年轻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能玩,远比宗室子弟来的霸道。毕竟宗室子弟还有一圈圈明明暗暗的圈禁,这些国公公子则没有。
玩儿归玩,传家的经验还是要学的,徐弘基少年时就是一个魔王,现在袭爵后还不是被磨练的十分老道圆滑?而成国公朱家兄弟,则是玩过头,还没接受必要的传承,就匆忙袭爵,与其他国公比起来少了必要的沉淀。
走了几步来到朱弘昭面前,徐弘基拱手道:“殿下,咱也是带兵的,有话就直说了。”
“老国公请说,今日凡在孤能力之内,都准了。”
说着,朱弘昭扭头看一眼殿内,眼睛透着光彩。京师里所谓的大人物实在是太多了,很多挂着三公三师三孤的重臣,朱弘昭能记住名字就不错了,至于人站到面前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