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大将军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17 字 9个月前

六科官员对圣旨的驳封权力让朱弘昭很不爽,当皇帝连个圣旨都难发,那还有有什么意思?既然朱元璋废除相权后文官能借着内阁移花接木再弄出一个实际上的内阁丞相来,那他干脆把丞相府重新设立,把一切摆到明处。

给丞相府实质的权力,也给首批丞相副相们百年难有的名誉,正式从他们手中拿走军权,就是一场胜利。

三省重立,并不是将隋唐的三省制度死板硬套,朱弘昭意在三权分立。丞相府管政及六部;大将军府管军的同时由兵部稽功考勋督管军将升迁;御史台专司纠察弹劾风闻奏事,并无实权,却有监督文武的权力,还有厂卫这一重保险。

三省制度历史上因为相互推诿扯皮而演变为二省,合并形成一个相权庞大的集团。宋朝有枢密院夺去了丞相的军权,三司剥夺财权,皇权直管着军、财大权,又有职、差、役制度的平衡,平衡着相权。

元朝乃至明初,都是中书省独大。

明初中书省左右丞相,左丞相通常都是武臣担任,又有五军都督府专督诸卫所军事。而御史官不给力,朱元璋又抬出锦衣卫行监察大权。

所以看着明初中书省独大,实际上文职出身的丞相指挥不动军队,两重监察机构在侧,中书省只能乖乖行政。出了胡惟庸这个阴鸷的枭雄后,朱元璋嫌中书省碍手,也担心子孙压不住强势的丞相,直接借胡惟庸案将中书省给裁撤。

杨肇基的眼神当即就亮了,朝中此时有资格担任丞相府首相的官员大有人在,因为文臣实在是太多了,堆也能堆出一批重臣。而武臣,论威望资历只有他杨肇基与王威有本钱,或许何冲也有资格,但此战何冲无军功,战后自然也没有封赏。

何冲有的只是威望,岁数年青也是何冲的一个短板,还对杨肇基形不成威胁。

所以大将军除了他杨肇基,还有谁能当?

对于这个诱惑,杨肇基根本没有抵抗力。史书上,他将是首任大将军府的大将军!这是直追徐达等一批开国重将的待遇,而他杨家的门第将会彻底稳固,不再是沂州的名门,而是山东名门!

杨肇基很动心,可改动官制需要极高的政治威望和实力,老头儿眼神中压抑不住的热切,拱手提醒道:“殿下,祖制不可违。”

“成祖皇帝大军在手能改,孤怎么就改不得?老将军多多思量,孤还有些心事要与叶首辅谈谈。”

“臣,恭送殿下。”

朱弘昭没有入殿,徐卿伯很有眼色,趋步入殿去找叶向高。

该来的始终是来了,还好是朱弘昭沉不住气找他来谈判,这让叶向高送了一口气,拖着发僵的躯体,出殿。

诸党与东林人望着叶向高的背影,神情各是不同。但都很想从这件事上探知皇太弟的胸襟有多么的大,对有些有抱负的官员来说,不怕皇帝狠辣,就怕皇帝没本事瞎逞能还容不下人。

更多的朝臣只是担心自己的官帽子,一个器量宏伟,能对他们既往不咎的新皇帝,更能让他们安心。

说真的,里面不少牵连进去的朝臣很冤枉,他们也是被在野的那帮心怀不满的伙伴给卖了!弄得他们现在与皇太弟都下不了台,所以论对那些人的恨,他们一点不比朱弘昭来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