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九,武英殿。
“这蒙古贵戚不识好歹,何冲押解这些人入京不嫌麻烦,本王还觉得麻烦。”
朱弘昭说着,提笔书写意见:通报押解军士,由当地官员监督,涉嫌人犯悉斩之。
一旁崔景荣接过阁文,提笔要写微微一怔,摇摇头,这齐王近来的杀气太大了,处罚手段狠了些,有失恩德。
“何冲这是要表清白,本官赞同千岁提议。不过还需朝廷三法司人员赶赴取证做档后,再杀不迟。”
崔景荣说着,将自己的处理意见写上,签字画押推给徐光启,徐光启没说什么,只写了附议两个字,签字画押后推给杨肇基。
画押的押也称为花押,不管是写契文还是认罪,除了签名外还要画押。每个人的押都是自己设计的,知识分子就不说了,各种错综复杂各种含义。目不识丁的田间农民就简单多了,花押什么可能是锄头,也可能是一头牛…
值得一说的是,花押不会有人去刻印,一旦印丢失就是大麻烦。但蒙元时期,作为一等人的蒙古人二等人的色目人,他们考中进士去做官,手里除了官印外还有花押私
印。私印上不仅有花押,还有名字。
不是他们嫌处理公文时画押繁琐,而是他们自己水平不够,签名都是个麻烦…
处理完这个事,朱弘昭看到马少先的折子,这家伙也不是白身,刘时敏给了他一个天成卫指挥使同知的官身,实际上马少先和天成卫没有一点关系,就是挂靠在大同有个官方身份,表示归降也方便与朝廷沟通。
“咱们的河套王哭穷,诸位大人议议,该给他拨付多少武器铠甲?”
崔景荣手里有誊抄的副文,看着沉吟道:“火器一件都不许流出塞外,此时宣大库存空乏,本官的意思是折半补充,由太原镇和延绥镇调拨。”
说罢,崔景荣突然想到什么,摇头轻笑不语。
杨肇基接过话题道:“延绥镇军械不堪一用,马少先估计是想要大同镇军械。至于太原镇,军械盗卖严重,本镇军士尚无充足军械,何来多余军械调拨塞外?末将的意思是由大同调派,兵杖给与三成,棉甲、箭衣各给千套,锁子甲二百副,良弓五百张,箭矢三十万支。”
徐光启因为没有带兵经验,也没有军功在身。他空有一身才华却换不来发言的权力,神情黯然提笔写下附议两个字。
军机处不是朝堂,这里不讲虚话,不做虚事。在这里发言,要么能说中实际,要么有足够的底气来说话。军功,就是底气。
朱弘昭看一眼徐光启,对杨肇基点头道:“就依老将军,不能他马少先要多少,咱就给他多少。另外本王想派人去慰劳慰劳马少先,此人举大义而归附,这将来爵位与官职还是要与他通通气,然后朝廷也好对症下药。”
崔景荣花白眉头轻皱,迟疑道:“马少先上书要求归附,此战马部出四万骑随大军出征建奴。四万骑干系重大,本官的意思是选拔一人抚慰马少先,以宽其心让其部安心为朝廷效力。而出征时,也好监军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