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各种麻烦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147 字 9个月前

乘船再次经过湖北,朱弘昭的脸色就格外的差,号称天下粮仓的湖北,上下为了赚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肥沃的土地里一眼望去多是经济作物,如棉花等等。

几年后西北接连大旱,湖北却挤不出粮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冷笑话。

而此时,塞外的蒙古、关外的建奴,都开始了动作。

朝廷也迅速做出准备,一方面派人安抚插汉部林丹汗,一方面对辽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做出安排。

大同镇,塞外何冲已经开始聚集归化牧民,进行初步动员。而此时宣大总督崔景荣入京述职担任兵部尚书,入阁。

新的总督还未下派,刘时敏提升半级为宣大镇守中官。大同总兵赵率教转任宣府镇总兵官,继续挂征

西将军印。大同参将虎英、守备渠家祯转任宣府镇,休整一年的大同镇武将一举将宣府镇的指挥权瓜分干净。

而京营中又选派数名将领掺入宣大两镇,朱弘昭的熟人王朴由京营系统通州参将外放宣府镇,按惯例提升一级,作为赵率教副将。

大同镇副总兵何冲掌总兵印,由赵率教推荐,参将刘高旭为大同副将。刘时敏也举荐郭谅,东路参将郭谅担任大同行都司,提升半级,继续坐镇东路。

宣大两镇自创立就是一体,为了对付蒙古可能的入侵,朝廷一举将宣府镇的指挥层清洗干净,调入京营为将。只有宣大军队配合得力,才能挡得住蒙古入侵。

而且大同镇将领求战心切,将领、士卒战意高涨。反观宣府镇,则没有大同的这份心气,如果将两镇指挥层次强行糅合在一起,只会造成内部矛盾丛生,根本无法相互配合作战。

同时为了辽镇的战事,从登莱两镇抽调登州卫戚

振宗部、莱州卫朱弘楚部、大嵩卫陈国策部、灵山卫孙维部、鳌山卫孙恩部,总共满编五个卫,两万八千人北上赶赴京师换装。

以戚继光孙子戚振宗为主将,朱弘楚为副将,左军都督府佥事李邦华担任监军。

同时急令西南,由征南大军监军信王朱由检与熊延弼督兵北上,所部两万贵州狼兵在南京大营换装。

为了这一仗,齐王先后两次抄出来的千万两白银,天启准备一口气全撒下去。

作为天启一手提拔起来的东江镇毛文龙部,天启拿出三十万两砸过去,将饿了一年多的东江镇喂的饱饱,令东江镇与登莱总兵沈有容老将军合军,召集朝鲜仆从军做好抄击建奴后路的准备。

而天启更让成国公,驸马朱纯臣督查整饬京营三大营,整个京营将会作为预备队。这一次,天启要玩儿一场大的。

只要建奴敢来,他就要给努尔哈赤一个深深的教训。甚至,他都做好了亲征的准备。

齐王给他抄来的一千多万两银子,让他有底气和蒙古、建奴玩一场大的。

更何况,百战百胜的齐王即将回京。

朝廷一连串的调度与动员命令,在大同镇和登莱两镇没有引发什么波澜,各将或调兵,或转任。只有宣府镇发生了一些小动静,随后在大同转任而来的将领镇压下,平息了。

只有辽镇,发生了一些大事情。

辽镇总督政治倾向东林党的孙承宗告病乞归,他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屯田他还有些手段,可打仗,这位真的不自信。

一连七道乞骸骨的奏书,让天启有些埋怨自己师傅关键时刻掉链子。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孙承宗说的有道理,他不懂兵,担心重蹈杨镐旧事,也怕像袁应泰那样犯下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