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四,南征大军从重庆府起航,走綦江并与綦江上岸走官道,一路从遵义走着区区绕绕的山路,走到了贵阳。
船队则继续从重庆往綦江运输粮秣、火药等等物资,随着熊延弼率领的两万川军赶来,綦江、遵义由熊部川兵接防,负责将物资转运到遵义囤积。
五月初一,全军抵达贵阳。
沿途安稳,全赖有那六千多俘虏在前赶路,一切官道两旁密林峻岭潜伏的游兵散勇,多被劝退,或者直接加入俘虏大军帮着搬运粮秣,起码他们可以吃饱肚子。
西南总督,征南大将军,持尚方宝剑,齐王这四个名号的组合,足以让贵州的文武胆颤心惊。就连观望的土司,也有一些倒向官军,使得贵州战场形势越来越好。
随着齐王率领着有天下强兵称号的齐军劲旅抵达贵阳,贵州战场由相持阶段转入进攻,齐王抵达贵阳时,王三善在前线率着部将秦民屏、总兵张彦芳已经将安邦彦叛军打到水西,两部军队再次抵达乌江上游鸭池、还有陆广两处渡口。
抵达贵阳,朱弘昭才知道贵阳四十万人并不是只剩了
一千多人,而是剩了两万多人。所谓的剩下一千多人,是指贵阳籍,原来城里的人剩了一千人。
否则一千人,是守不住偌大的贵阳城的。
此时的贵阳空荡荡,因为那残存的两万人以军卒居多,要么在两河之战战死,要么现在跟着总兵张彦芳在前线作战。
在奢崇明造反的时候,贵州当时的巡抚李枟就数次劝慰安邦彦,同时担心贵阳粮少军少一旦被围会非常被动,向朝廷请粮饷。可朝廷重心都在辽镇,而李枟又被人连续弹劾,他见势不妙就连续六次上书请求致仕退休。
结果人还没离开贵阳,天启二年二月,奢崇明围成都,做流言四处传播,说是他已经打下的成都。于是受到鼓励的安邦彦裹胁侄子安位造反,他一造反,土司部落四十八家响应,乌撒土司安效良起兵响应。
转眼间,就把贵州打的近乎全省皆没,只剩下了贵阳和周边几处据点。
当时贵阳大部分官员赶赴京城述职,李枟只能坚守贵阳。为了防止内外勾结,他用了一个好法子,将城内按街坊分片,让学政官带着学生士子监督民兵勇壮,再由这些勇壮监视逃入城中的汉土流民。
刚成丁的学生士子,心思是天真赤诚而狂热的,为了
忠义完全可以放弃一切。由他们监督城中各个片区的防务,自然不会出问题,与后世政委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久总兵张彦芳、都司黄运清率兵来救,被叛军击败,然后叛军主动让路,让张彦芳带兵入城,目的就是加速城中粮食消耗。
于是,不愿开城投降的贵阳城内粮尽,在李枟那个类似‘政委’制度下,整个贵阳上下高度统合,没有从内部崩溃,城中百姓大面积饿死。
在安邦彦围城十个月后,贵阳成了一座鬼城。城内粮食匮尽,军民将城内的糠、核、草、木、皮革等一切能吃的吃完后,便吃死人之肉;当死人吃完后,转向吃活人。令人惨不忍睹的是,有的人为了生存,或易子而食,或吃自己的亲人。
张彦方、黄运清借口为了保证士卒战斗力,保住贵阳不丢,竟然公开屠人于市肆,一斤卖银一两。李枟目睹城中的惨状,预感浩劫即将来临,为了不使家人遭此厄运,于是焚书籍冠服,提前警告家人,让他们大难临头就自尽,都给与刀剑。
这时候的李枟是前任巡抚,根本没有权力也没有实力管制带着军队的张彦芳、黄运清!
贵阳之围是《明史》上的大事件,亦是贵州历史上的
大事件。李枟受命于危难之时,以其顽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领导贵阳军民殊死奋战,使这座历史名城得以幸存,从而谱写了自己人生的华采乐章。
贵阳当时真的不能丢,一省省会若丢了,对朝廷威望的打击是致命的,更严重的是一旦贵阳丢失,整个贵州的土司将会转投王邦彦叛军。
到了那个时候,土司们为了活命,只能跟着安邦彦和朝廷死磕到底。想要平复贵州,将是一件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