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朱弘昭小屠夫的名声,有时候能威慑对手,也会让不少人误解。
一场冲突,因为飞熊军的退却而消散。不是怕沈有容,而是尊敬戚继光英灵。戚国柞思前想后,退还土地,派自己侄儿戚振宗前往乐安拜见朱弘昭请罪。
戚继光威名一世,他纵横天下时东李西麻这样的将门还是渣渣。他留下的除了兵书和荣誉外,没给这个家族留下任何东西。
更因为他在军中的威望高隆,使得子孙受到极大的打压。戚家,能战家丁还不到二百人,不是练不出军队,而是没钱供养。就算有大量的精锐家丁,戚家子弟也很难在军界朝堂立足。
后世,戚继光子孙的消息几乎就是一个谜。这个家族因为孔有德的登州之乱折损的差不多了,因为朝廷的猜忌,戚家子弟空有将才只能碌碌无为,报国无门。
戚振宗,是戚继光三儿子戚昌国的三子,戚继光孙子中最有潜力的一个。为了使得戚家重新崛起,他来到了乐安。
他父亲戚昌国也是一个猛人,年轻时中武举,因为朝廷打压,走的却是萌官的路子,也就是虚职,很难转为实职。其中,戚继光没有插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这位生前挂职锦衣卫指挥、硬是冲到了都督府都督同知的位置,赠骠骑将军,赠蟒玉佩绣春刀。
为了表示隆重,朱弘昭特在存心殿接见这位戚振宗。
戚振宗三十余岁,正值壮年,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黄金年龄段。今天他沐浴熏香,穿着戚继光当年用过的一件鱼鳞甲,头戴红缨凤翅盔,挂靛青色虎纹披风。
他的爷爷,绝世名将戚继光是个大个子,他的奶奶也是一个大个子,优良的基因,使得戚振宗个头接近九尺。
沉稳的气度,祖父的名将光环,让他在前往存心殿的路上,备受卫士们的瞩目。
“果真天下强军!”
戚振宗余光也在打量这些卫士,他不止一次的听说,乐安侯父子就是依靠他祖父留下的兵书练兵。而且比他祖父戚继光练得还要严格,戚继光也就是五天举行一次全军会操,而朱弘昭父子,在大同,则是一日一次,风雨无阻。
会操是十分消耗体力的活动,每天吃两顿饭的士卒根本撑不住。而朱弘昭帐下士卒每日三餐,这意味着军饷不变的前提下,粮食方面朱弘昭要多掏一半。若顿顿管饱,伙食支出是其他军队的两倍有余!
戚振宗对此只能感叹,光凭这伙食,不发军饷朱弘昭都能拉扯出一支强军!
很多破产的流民精壮,求的就是吃饱肚子,仅此而已。
“武毅戚公三子,骠骑将军之三子,登州军户戚振宗,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