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总攻(一)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436 字 9个月前

铳骑出马,自然手到擒来。

纵马驱赶,远距离齐射,而且射的准,射的远,中者必死。一帮凭借两条腿跑路的溃兵,哪能是铳骑的对手。

朱弘昭对他们的命令很简单,只是将人驱赶回杨肇基掌控范围,不许靠近这些溃兵,包括尸体。尸体是大麻烦,自然是由杨肇基去处理。

天气渐渐变冷,贼军数量也降到了十万左右,少了的那七万人,有的成了官军的战功,有的逃了,有的死在痢疾中。

此时的叛军,粮秣将尽。也因为冬季将至,缺少避寒衣物。

两个月的时间,他们给官军造成了上万人的伤亡,依旧改变不了他们越来越窘迫的形势。

而随着气候转冷,多方救治,官军内的伤员患者渐渐痊愈。严峻的气候始终是所有人类共同的敌人,官军能运来棉衣,而叛军就没这个待遇了。

双方随着痢疾得到控制,再次开始鏖战。饥饿受冻的贼军并没有想象中的不堪一击,而是更拼命。杀敌才能吃饱肚子,杀敌才能剥下官军的衣服给自己保暖。

九月初,一片萧瑟荒凉中,叛军侯武部准备投降,杨肇基拿不准主意,与徐从治来朱弘昭大营商讨。

逼迫贼军投降,不是大功,更显得无能。因为贼军是败在气候之下的,而不是败在官军手里。杨肇基等人都需要贼军的首级来洗清罪过,靠气候拖死敌人这算什么?

而官军实在是打不动了,营中伤号累累,连绵大战又经历过痢疾,士气低迷。

若接受叛军投降,能勉强胜利。就怕事后这个对朝廷的答复令朝廷不满意,所以接受不接受侯武投降,成了杨肇基的心病。

他现在非常羡慕朱弘昭,朱弘昭麾下一直保持着高士气,而朱弘昭又擒获了叛军骨干家眷,徐鸿儒家眷更是一个不少。

杨肇基若有朱弘昭这样的兵,或者有这样的军功,何愁战局进展不如人意?

他有求于朱弘昭,徐从治也是如此,另一个同一层次的袁可立又是朱弘昭所部监军。故而这场会议推举之下,由朱弘昭坐主位。

秋天都已经快过去了,再不收获当初播下去的种子,可能会出意外。

桌上摆着邹县沙盘,将敌我态势标准的非常清楚,叛

军个个营寨的兵马精确到百人。让杨肇基十分惊奇,这沙盘上的数据,与侯武给他的数据十分接近,而且更准确。

“我军士气低迷,贼军也是如此。贼军将士就靠一口气撑着,这寒冷的风将会吹灭这口气。所以此战我军获胜已是定局,因孔府、孟府之事使得诸位大人下不了台面,贼军上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