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背水一战(一)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434 字 9个月前

手握天启皇帝的圣旨,一道经朝廷百官议论的正式的,具有法律的圣旨,就是朱弘昭最大的凭证。

按惯例由侯、伯贵戚充任的五军都督府,实权少的可怜。朱弘昭升任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却有名义提督登莱两镇卫所军。所以作为登莱巡抚的袁可立,也担心朱弘昭给他来一招釜底抽薪。

作为文臣,获取军功的路子本就窄,能安安稳稳获取军功的路子更是稀少。而此时他率领的正是三千登莱两镇拼凑的军户丁壮,一旦朱弘昭下令,这些卫所军绝对会转头回家。

前线有军功又怎样?打胜仗这些登莱军户捞不到军功,对他们来说军功可以换赏银。若战败了呢?两条腿铁定跑不过朱弘昭精心打造的高机动军队。

一旦被朱弘昭抽掉袁可立傍身的这三千卫所军,他就别想继续跟着朱弘昭蹭军功。否则战乱中,没有部队可以依靠的袁可立可能会很不幸运的落入贼军手

中…不要怀疑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多少领兵文臣都是这么栽了的。

一个有名分,一个不敢彻底撕破脸皮,这事也就到此为止。

三千支援山东的大同铁骑,就一个不落的落进了朱弘昭口袋。大同铁骑一路急行军,也需要休整。

两支主力部队合编,借着休整的机会朱弘昭开始整编飞熊军。这是他名义上唯一的私兵,能光明正大拿出来使用的部队,必须要用心。

由高杰担任飞熊卫卫指挥使,刘行孝为指挥使同知,担任高杰副手。王敦盛为卫镇抚使,李成栋、虎大威、韩英、牛奋威、范彦明为千户。

一千铳骑抽出,由武永昌为主将,编入朱弘昭仪卫亲卫营。仪卫长官是天子任命的李墨轩,这位不管兵事,实际做主的是丁力,武永昌做副将。

五千步卒依旧,没有实质上的任命,但孙河、刘良佐、魏颀等人都知道,战后他们会有一个卫的正式编制。孙河是铁定的卫指挥使,但同知与卫镇抚使还

有待商榷。

自从闻香教作乱以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朱弘昭的部队经过数次扩充,每次扩充都有频繁的将领调动。最高指挥权死死被朱弘昭握在手里,手下将领只有战场指挥权,没有实质的统兵权。

这在此时明军各部中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将领频繁调动必然会造成指挥混乱,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也会使得将领与主将离心离德,没人喜欢带一群陌生的士兵上战场,平时又没有恩义,说不好一欠饷,士兵一点面子都不给就提刀砍人。

但朱弘昭不怕,他的兵是以百户为战术单位。只要百户这一层军官体系还在,就能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而他的亲卫营和铳骑,就是未来的军官预备队,他败得起,不怕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