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孟曰取义

大明宗室 孤君道 2102 字 9个月前

邹县距离兹阳、曲阜还不到百里的路程,距离沂州足有三百五十里。求援使者能一日疾驰三百多里来到沂州求援,已经说明邹县的防御力量已经低到了十分可怕的地步。

同时也说明另一个问题,杨国栋所部的明军已经放弃了邹县。山东巡抚赵彦也放弃了邹县,比起曲阜孔府,邹县孟府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估计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形势对官军不利,此时无力救援邹县,邹县只能向沂州方向的明军求援。可能还有一个小原因,赵彦是孔府外孙,他会集中力量保护曲阜,而不是邹县。

各朝各代都推崇孔子,至于主张民为重君为轻的孟子,则有些不招人喜欢。

但朱弘昭看重孟子的学说,敬佩孟子,而他父亲葬礼上孟府世子孟弘略到来,可说是山东士绅阶层身份最尊的人。孟府看得起他父亲投之以桃,他自然也

要报之以李。

为了增强行军速度,朱弘昭只能再次分军,主力两千骑带一日干粮配双马在前疾驰,孙河带着辎重营火器兵在后跟着。

五月二十四清晨,朱弘昭所部一夜行军百余里,在费县与平邑之间休整用餐。这两处都已失陷贼手,夜里朱弘昭行军畅通无阻。就算是白天,他也不怕这些土鸡瓦犬来找他麻烦。

“兄长,费县平邑两处各有贼军三两千,辎重车营只有千余人,人潮淹没,恐难抵挡。”

一片缓坡上,杨御藩脚步沉重,两腿被露水打湿,说不出的难受:“再者,昨日叛军以火炮攻城,邹县城墙寻常,兵丁不足,恐怕今日日落前就会破城。兄长所部行军迅猛,最早傍晚才能抵达邹县。到时人疲马乏,如何能打得过叛军四五万兵丁?”

“尽人事,看天命吧。”朱弘昭手里拿着竹筒饮水吃着干粮面饼:“再次分兵,命高杰部一人三马先行,早一步抵达邹县机会就大些。”

朱弘昭说一不二,可以说是有些独断专行,招手喊来高杰,高杰所部都是成年兵丁,体能高于少年火铳兵,骑术也更好。

高杰这边千余骑出发,朱弘昭则原地等待孙河。火器营是他攻坚力量,不容有失。

此时的邹县,天亮时就遭到叛军炮火打击。

兹阳、曲阜一线的明军支援的话昨夜就能赶到,可是援军没来。更远处的援军还在三百多里的沂州,中间隔着费县、平邑,就算行军迅速,没有三日功夫是来不了的。

城中有点眼光的都知道,沂州的援军指望不上。不说邹县能不能守上三日,光是沂州有没有力量增援还是一个问题。若沂州有多余的力量,也不会弃守费县。

曲阜的明军兵力也是紧张,否则就不会放弃平邑。

故而城中一片悲哀,士气低落。

火炮打击下,邹县转眼告破。县城一破,本地士

绅拼凑的乡勇四散,孟府势单力薄,中午时告破。

徐鸿儒亲登孟府,他要劝降孟府。

“陛下驾到。”

孟氏子弟与孟府学生守住中院,死死不退,徐鸿儒部并没有强行驱散。

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的孟子六十代后裔孟承光站在堂前台阶上冷笑道:“沫猴而冠,跳梁小丑。”

“陛下天颜驾到,尔等为何不跪?”

操着郓城地方口音,梁似脸皮发烫,硬着头皮高喝。

徐鸿儒身披镀金山文甲,甲胄装饰龙纹,被孟府中院三百多青、壮年子弟仇恨、讥讽等等目光看的心里不自在。

孟承光长子孟弘略站在人堆里,从衣袖拔出短剑高喊一声:“徐逆罔顾圣人教诲,行此大逆,人人得而诛之!”

“我等圣人血裔,岂能从贼自污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