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谕这种官只是九品,掌一地教育,是清流官,所以很有威望。这位教谕抚须一笑:“若无傲气,怎会有五斗秀才之名?”
孙维气结,和一帮士绅子弟以及即将跻身这个层次的士子脸色都不是很好。
朱弘昭与赵日中同时接到布政使司和都司传达的政令,终于是送了一口气。
给了他正式的兵权是一个原因,这兵权不是战兵,是卫所军编制。这就意味着塘头寨、两个巡检司一带的土地也归卫所所有。有了土地,卫所制的军屯才能进行下去。
不过也有了一个大难题,那些土地都是有主的,直接划归卫所人家哪里会愿意?
一日后他在清水泊芦苇荡边上设宴,召集人手商讨怎么处理土地问题。
“侯爷,这是朝廷的政令,这土地他们不交出来
就是抗拒朝廷!”
高杰今日红光满面,昨晚他又从李墨轩那里赢了五十多两银子…
刘良佐则反对:“乐安士绅荣衰一体,我们按着朝廷的意思拿了这土地,在他们看来就是咱们在强抢。到时候合力抵制侯爷,散播谣言抹黑侯爷,不好处理。”
官宦出身的王敦盛还没来,朱弘昭这边手下全是一杆子土包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和士绅们打交道。
而旁听的李墨轩出身层次又高,根本看不起地方的士绅,他眼中朱弘昭手下这帮军汉是土包子,乐安的士绅也是土包子。
喝一口茶,朱弘昭望着碧绿丛生如林的芦苇荡,说:“先不管怎么样,你们去把三个千户所的架子搭起来,普通农户编入军户,政令以东路为基准。不论收成如何,免去他们所有的杂税,只收两成。”
“至于那些士绅的土地…”朱弘昭摸着竹筒茶杯,沉吟起来。其他地方好说,可乐安镇巡检司周围的
土地大多是孙家的,拿了这土地就是抽孙家的脊梁骨,真的不好处理啊。
“老爷,有生员名唤秦朗投帖拜谒侯爷,说是能解侯爷燃眉之急。”
赵期双手捧着一枚书写在竹片上的名帖,穿过外围护卫,径直来到宴席中。
朱弘昭接过拜帖,竹片是新剖的,泛着竹木清香,正面写着秦朗的姓名字以及身份籍贯,背面雕刻着一行小字:‘侯爷所虑土地也’。
“人在哪里?”
“还在那里等回帖。”
有身份的人相互拜访,一般都是先递名帖,若接受就写一份回帖,定好时间地点,说白了就是预约。然后拜帖人拿着回帖会在约好的时间来拜访,明朝还算好,若在汉唐之际,这回帖可要拿好了。
如果丢了,在人家院子里被砍了,告你一个擅闯民宅死了也是活该…
朱弘昭起身来到木桌旁,陈策先一步抵达,开始
研墨,朱弘昭按着格式写了回帖,吹干墨迹递给赵期道:“请这位秦秀才进来,别怠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