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扫了一眼孙传庭,很是满意。
两年没见,此人看上去恭顺了很多,原本的桀骜之气,也消减了不少,看来朕对他的打磨,总算是没白费。
璞玉虽好,也需打磨,杨嗣昌已死,也该到了再度启用此人的时候了,崇祯在心中暗自想道。
“孙传庭,你推脱塞责,贻误军机,本应斩首,但朕一向宽宏大量,是以迟迟未对你做出惩处,前几日又有镇南侯上书,为你求情,说你人才难得,朕念及你昔日功劳,这才将你放出来,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臣叩谢皇恩。”孙传庭听了,又惊又喜,急忙再度跪倒在地,重重地磕了几个头。
“孙卿平身罢。”崇祯冷淡地说道。
初始的兴奋过后,孙传庭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适才崇祯说是镇南侯上书替自己求情,可是自己记得很清楚,大明并没有这么一位侯爷。
而自己也并不认识什么镇南侯。
像是看出孙传庭心中疑惑般,崇祯突然冷哼了一声,“镇南侯,便是赵无忌,他因在辽东与满鞑作战有功,被朕封为镇南侯。”
“孙卿,赵无忌居然会主动为你开脱,看来你们二人,关系当真是很密切啊。”崇祯貌似无意地说道。
“哦,”孙传庭一时语塞,但他很快便反应了过来,急忙开始为自己辩解。
“皇上,臣与赵无忌只有数面之缘,平时更是连书信往来都没有,他为何会替臣求情,臣自己也不太清楚,请皇上千万不要误会。”孙传庭有些诚惶诚恐地说道。
这两年多的牢狱生涯,确实已经打磨掉了孙传庭的一些锋锐之气,面对崇祯,他心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敬畏之感
崇祯似是对孙传庭的这个回答很满意,脸色也稍稍变得缓和了一点,这一点,和崇祯通过锦衣卫得到的情报,是一致的。
赵无忌和孙传庭,平时并无瓜葛。
“如今陈新甲主持兵部,兵部这边事务繁杂,千头万绪难以理清,是以朕便打算启用你暂任兵部侍郎,替陈阁老分忧,不知孙卿可还愿意?”
“臣听凭皇上吩咐。”得知自己再度获得启用,孙传庭心中顿时便是兴奋不已,“臣愿
为皇上分忧。”
“好,”崇祯看了孙传庭一眼,正待命他退下,眼角余光无意中却瞥见了桌面上一封打开的奏折,心中当即就是一动。
“孙卿,这份奏折,你且看看。”崇祯随即示意旁边的小太监,将案几上的奏折递给了孙传庭。
不过这份奏折下面,还有一封密信,这封密信,崇祯却是没有让孙传庭看。
孙传庭不敢怠慢,当即取了奏折,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没花多少时间,孙传庭便已将这份奏折看完。
这份奏折,来自镇南侯赵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