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大门口,宋为民就低头看了看夏冬梅的小脚,她手里挽着一个小包袱,这些年了,还是一身青黑色的偏襟大衣,从领口开始就是老式的盘扣。
下面是肥大的裤子,到了脚脖子那里用黑色的绑腿缠绕着,再下面就是尖尖的小脚,一个尖尖,后面就只有一个脚后跟。
看着她依旧是肩膀上背着一个包袱,胳膊上挎着那个小篮子,那是做好的饼子,今晚要吃的。
“你上来,我推着你过去。”
“没事,没事,我不上去多沉啊,走过去很快了。”
宋为民不说话,两只袖子挽起来,只结果她手里的篮子,给挂到车把手那里,笑了笑,“上来吧,东西少,你又不沉。”
夏冬梅就坐在这推车左侧的一个小空隙那里,宋为民弯下腰来,重新推着往前走,身后已经是万家灯火,他们从繁华走向没落,从中年开始搀扶相伴。
生活不像是生活,即使人生那样艰苦,即使生活或是那样不幸,即使出生不好,即使经历的磨难比所有人都要多,即使老天爷那么不公,可是依然热爱生活,依然珍惜眼前的人。
夏冬梅自己看着前面,眼眶子热热的,觉得自己都这个年纪了,大老远的到这边来给人家当后妈,可是不后悔,虽说日子艰难,可是过得舒坦,把她当成一家子。
她比宋为民大,也看着显老,也不讲究什么情啊爱啊的,可是这个时候,是真的感激宋为民,是真的一心一意,她以前在前夫那边,早出晚归的去干活,地里家里一把抓,晚上半夜三更去割豆子,不然太阳出来的时候,豆子就爆了。
割完了,还要赶回去推磨,磨玉米,然后摊煎饼,一大家子等着吃饭,第二天照样干活,那脚肯定受罪啊。
但是来到这边,上上下下,都体谅她小脚不易,远点的路都不让去,都是宋清如跟宋为民来回跑,就这会儿,她都坐在车上,自己借着低头的功夫擦擦眼泪。
这女人,当初家里那么大事情没哭,只安慰宋清如,安慰几个孩子,这时候,就宋为民一句话,坐在车上哭,说坚强那多坚强啊,说软弱,一句话就哭了。
宋清如饿坏了,她先吃了一碗,吃完了,就站在门口看着人来没来,这边住户见了都打招呼,知道是新来的,都是点点头,人朴素着呢,房东就住在这大院儿里,看见宋清如白生生的很喜人了。
“你这孩子长得是真白啊。”
这样直白的夸奖,宋清如还不知道怎么说,她回来就换衣服了,不然邻居见到了,以为是个男孩子。
她笑着摸了摸头发,心想还是头发有点短,“婶子吃过饭了?”
“我们还没吃呢,等着你叔回来,去摸鱼去了。”
宋清如眼睛弯弯的,这地方靠近郊区,就是城乡结合部了,有山也有地,这边很多人都是自己种点什么东西的。
一笑起来人家就觉得更好看了,“等着你叔回来,给你们带鱼吃。”
乡下人大方,跟人相处的时候,家里有什么给什么,不会计较那么多的。
来租房子的时候,人家房东就打听了不少,宋为民这人老实,想着住下来,也瞒不住,家里情况就说了,人家也知道宋清如老生病,看着就是比同龄人瘦小一点,这是可怜宋清如,想着补补。
她不好多看,就回来了,估摸着快来了,结果前脚进来,后脚宋为民就来了,她赶紧给摆桌子了,“来的正好,我就觉得差不多了。”
一家人先吃饭,她自己打开锅子,里面的排骨那是真好吃啊,肉都是粉白色的,一个个就跟无赖一样,跟那根骨头要离不离的,吃到嘴巴里面,舌头一动,肉就掉下来了。
“你们先吃,我去给房东送一碗过去,她刚才还说要给我鱼吃呢。”
“房东人不错,你去送一碗吧。”
宋为民擦了擦脸,虽然累,但是也觉得轻松,来了新地方,就要好好跟邻居相处才行,人家帮把手也是好的。
家里的碗都是大海碗,不少了,她挑着肉给放进去,冒尖的一碗,给人家要给就多给点,少了不好看。
“婶子,还没吃吧,我爸刚回来,家里做的排骨,给你们家里吃。”
“快进来,你们这么客气做什么啊,总共才多么一点儿,给我们这么多,给我几块就是了,给孙子吃,其余的端回去。”
她觉得不好意思,家里一看就不是很宽裕的,不然也不会租到这边来,不知道多么一点肉呢,全给她送过来了。
宋清如不要,端着空碗就跑了。
第二天宋清林就去上班了,宋为民在家里修修补补,夏冬梅以前就会干农活,跟房东很有话说了,最后就去院子不远的地方,开了一块巴掌大的地,撒了种子,吃点青菜。
不然全部都要买着吃,她舍不得,虽说青菜便宜,可是架不住人多,而且一日三餐都要吃。
那老太还是要去火柴厂,只不过今天宋清林想着,能不能拿回来做,离家远,老人年纪也大。
“哥,你先别急着找人家,没东西不好看,人家也不愿意开这个例子。”
“带着点猪肉,我这里有烟票,你去买了悄悄送给人家。”
的确是这个道理,等着晚上的时候,事情就办成了,可以拿回来做了,这就方便了,到时候按着数目交上去就可以了,宋清林上下班的时候就能给送过去。
宋清如突然之间就闲着没事干了,她要去上初三了,也没有课本,脑子就是再不好使,去了用功就可以了,也不想着多去买书,想着要是能借着看就好了。
这时候很多人都是借书看的,一套书不便宜,只是她家里没亲戚,借都不好借。
就想着享享福了,在四处看看,也不是能闲的住的人,算计着快周末了,她周一回来的,这几天没见太红旗了。
那时候的日子像是很远一样,两个人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部队,以后也不会有什么接触的,她笑了笑,心想最后一次了。
跟着房东先生晚上去捉鱼了,按理说是女孩子去什么去啊,但是房东家里闺女跟她差不多大,也要跟着去,都还是很爱玩的。
这时候吃鱼的好时候,只不过白天大人都没时间,不会来耽误事,都在地里忙的不行了。
房东周叔还会做一点木匠,这个也来钱,所以你看他们家里家底是很好的,不然不会建这么大院子,一片红火的好日子。
宋清如这人机灵,一晚上就学会了,周叔分鱼给她,她只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鱼,“吃不了,吃不了,昨天婶子就给了我一条大鱼了。”
赶紧就回家了,拎着巴掌大的小鱼,半晚上其实也弄不到几条,就是给孩子解解馋的,这样的鱼大都是巴掌大的小鱼,绝对是没有人家买的那样的肥鱼,而且刺多肉少。
宋清如自己爱吃鱼,想着太红旗也喜欢吃,她打算给彼此一个好留念的,信都写好了,放在她的抽屉了。
所以想着多弄一点,白天就自己拿着工具去弄,借的房东大叔的,有点不好意思,“我闲着也是闲着,就去试试,到时候要是运气好,给您一条肥的。”
她怕人家介意,谁知道人家根本不在乎,“赶紧去吧,自己吃,我们家里有呢。”
房东闺女小夏很羡慕了,她是麻利人,家里家外也要一把抓的,平时还要去地里,干一点轻快活。
“你不去上班啊,我看你哥都去上班了。”
“恩啊,我不去,我等开学了就去上学了。”
“那你现在怎么不去啊?”
“因为我生病了,以前都没去,现在好了,要去的。”
小夏就不问了,她生病身体不好大家都知道,看也看出来了,也没什么好不平衡的了,只是补充了一句,“我不去上学,读书很累的。”
小夏家里就她还有一个哥哥,父母是想着好好培养一下的,也都带着去上学了,可是儿子小学文化,闺女初中没上完,自己就不去了,都不是这个料子。
“我喜欢上学,以后毕业了就能分配工作了。”
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都觉得上学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还要考高中,考完高中了再去上中专,大专,根本就考不上的。
小夏人很好了,“那你好好上学。”
说的很认真,宋清如就拿着工具走了,大概就是运气好,她自己在那里带了一天,还不是老地方,这人鬼迷心窍,也不怕累,沿着水湾子往上游走的,拎着一个大铁罐。
早上就跟夏冬梅说了,不用等着回来吃饭,什么时候回来了什么时候吃,她以前就这样,喜欢在外面转悠,一转悠就是一天,带着两个饼子,一口黑咸菜,齁咸,背着一个军用水壶,用的很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