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可以动用士林的舆论权力,把宦官厂卫抹黑成鱼肉百姓的奸邪之辈。
而宦官本身具有的先天性缺陷,所以造成了平民对这些人的不理解和歧视。
明一朝,宦官厂卫和文官相斗几乎都是趋于下风,就算是一时占了上风,也是被抹黑成权阉当道的黑暗时期,最后被文官系统清算的。
但是宦官厂卫和这些文官不同,他们直接听命皇上,他们不在乎这些文官是忠还是奸,他们只在乎对自己的利憋。
厂卫是明朝时期的反贪局和国家安全局、情报局;和勋贵系统一样,是明朝皇帝用于压制明朝文官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在土木堡之战之后,明朝勋贵凋零,厂卫系统也遭受严重损失,再也无力压制日益庞大的文官利益集团,尽管后面几位明朝皇帝努力恢复厂卫,但由于勋贵系统缺失,无法像以往那样严密监视文官集团,导致文官利益集团不断败坏国事。
本已经被摧毁的厂卫系统,若在受到打压,就会导致皇帝对文官集团再无任何监控和压制力量,。
厂卫一旦沦为“大汉将军”,就会彻底失去反贪、监视、情报收集等一切职能。
崇祯意识到不论是专制政府还是民主政府,都不过是一个由人组成的组织。只要是组织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无规则则不成方圆。
每一个人都存在着私心,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尊重,官员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提拔,而宦官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皇帝的重视。
相比于文官,宦官则显得更加的忠心,因为毕竟是无根之人,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的荣辱就是宦官的荣辱。
明代的宦官是皇帝的附庸,等于是老虎身上的皮,借着老虎发威而已,皇帝宠着太监,别人怕皇帝而不敢对太监动手。
这是一个生物链,宦官制约文官和内阁、内阁制约文官和皇上、皇上制约太监、内阁和文官制约皇上。
而目前,崇祯皇帝并不打算打破这条链条,不仅不打算打破这条链条,还打算重新让这条链条变得更加牢固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