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商机

最强小农民 路远 4114 字 10个月前

小气吧啦的,甭提多抠门了。

一盘子韭菜,张辉稍微多夹点,就说你太贪食,吃个饭吃那么多菜。完事儿张辉一根一根的夹,她又说菜里边是放了毒药还是咋地啦?

一家人去好歹还能混口饭吃,最过分的是有一次农忙,陈小女他们上亲戚家帮忙收稻子。

张辉以为是帮白菊花他们家收稻子,放学回来后,家里没人,于是就找到他们家去了,结果陈小女和张有田没在。

张辉一口气走了二十多里路,饿的前胸贴后背了,结果白菊花连口水都没给他喝,借着说农忙,把张辉又给赶回张家山。

以前白菊花从来没来过张家山,现在动不动就往张辉家跑,不但跑的勤快,手脚也利索,老抢活儿干。

归根结底,还不是想着从张辉兜里弄点钱。

“妈,猪圈里边剩下的那几头猪不用埋了,我给治好了。”张辉喊了一嗓子。

“什么?”陈小女没听到,进老屋后院一看。

顿时,人群一片惊诧。

刚他们把另外几头猪尸体拖上山的时候,明明猪圈里的那七八头猪也不行了。

都患了蓝耳病。

蓝色的斑点遍布全身,拉稀,还咳血,眼瞅着都活不成了。

一转眼功夫,全好了。

看着猪圈那些生机勃勃,嗷嗷抢食都要干起来的猪,陈小女几个人彻底傻眼了。

“这这这……这真的是你治好的?”陈小女眼中充斥着难以置信,刚还以为自己走错屋了,上别人家猪圈去了呢!

居然全好了。

“太不可思议了!”

蓝耳病。

猪瘟,一旦发起来,其实就跟人得了非典一样,只能听天由命。

就目前为止,市场上没有能够治疗蓝耳病的药。

“小辉,你是怎么治好的?”陈小女追问道。

效果太明显了。

起初还病怏怏的一群猪,要死不活,这才过去多久时间,听声音就能听得出来,眼下的这群猪健康的很。为了抢夺一口吃的,都要干起来了。

要不是病好了,猪这会儿多半都趴在地上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连呼吸都够呛,更别说站起来抢东西吃。

“很简单,就是用这个,捏碎了兑水,然后给这些猪吃下就好了。”张辉举着一颗培元丹废丹。

“等下!”

陈翔眼珠子一亮,喜上眉梢。“要发财了。小辉,咱们可以这样啊!你那个药能不能批量生产?这个时候咱立即赶制出这么一批药来,然后对农户销售,相信一副药卖一百块钱都有人买。”

陈翔眉飞色舞勾画着张辉的美好未来,当然,张辉未来的蓝图中肯定少不了他陈翔。

“目光短浅!”陈兵心下冷笑了一声。

只要张辉有十足的把握,不,哪怕只有六成的把握能够治好病猪,他们就大发了。

直接收购病猪啊!一颗药才挣几个钱。

随随便便一头壮猪都能卖三四千块钱,而这个时候张辉买猪的话,最多只要划百块钱。

也就是说,张辉只要愿意拿出十分之一的价钱来收购病猪,整个张家山的猪圈加在一块,估计不够地方安置。

“可以啊小辉,这个可以,要不然咱多买点猪回来养吧?”陈小女目光盯着张辉,询问他的意见。

“养猪就算了吧!”说实话,回家种地归种地,张辉从没想过要养猪。

一个是条件达不到。

养猪这东西要么别养,要养就得大规模的养,那样才能挣得到钱。

首先得有人脉,有关系,跟国家要指标。

只要下达了指标,不管是盖养猪场,还是买猪,猪生病死了,国家都会给予一定的补偿。

这样,养猪户基本上不用承担太大的风险。

这是其一。

其二。

像村里人这样子小打小闹,一辈子都够呛能挣到钱。

他们养猪,养的不多,多的几十头上百头。

陈翔今年娶了媳妇没出去,就在家呆着养猪,前段时间刚买了十几头母猪,一百多头小猪仔。

少的,像陈小女这样,养一窝,或者养三两头的都有。

养的少,所以投资少,投资一少,环境就跟不上。

人家大型的养猪场,都是按照严格的科学养殖。

猪圈时刻保持恒温的一个状态,避免猪生病。

天气时冷时热,人都容易感冒发烧,何况是猪。

其次,人家小猪仔生下来的时候,立马移到特定的保温室里边温养。

那条件,可以说比乡下人生孩子还夸张。

只要保证猪不生病,不死,基本上就不会亏钱。

最后,零散的农民养猪,都是跟经销商拿的饲料,而大型的养猪场都是自己做饲料。

从东北那边进购,批发玉米小麦。

直接批发材料,然后运到养猪场所在地,自己用机器做饲料给猪吃。

这中间几乎省略了十多个中间商。

农民从经销商手中买一包猪饲料,差不多要花一百三十块钱左右,而养猪场花一百三十块可以得到两包饲料,甚至更多。

较比之下,大型养殖场的成本更低,风险更小,收益却是数倍。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排污。

猪尿和猪粪是个好东西,可以肥沃土壤。但是量太大的话,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不但水变得污浊,连鱼和水草都难以生存。

因为猪尿里边含有一种物质,就跟硫酸一样,有腐蚀作用。

张辉可不想因为挣钱,破坏了张家山的自然环境。“养猪就算了,还是老老实实种西瓜吧!回头我看还有什么项目能做的话,我再研究下。”

张辉话音刚落,白菊花连忙接过话茬说道:“张家山不能养,上我们陈家村养啊!我们陈家村不怕污染。”

只要能挣到钱,污染怕什么。

跟着,白菊花哭丧着脸哀求道:“小辉,实不相瞒,这次我们来就是想跟你求一条活路。”

上次陈翔不娶媳妇嘛!

媳妇是城里的,一口气要了十几万的礼金,愣是把白菊花陈爱国这么多年的积蓄,全部掏空了。

再加上,陈爱国身体不太好,年纪不小了,想着早点抱孙子。就让陈翔辞了工作,在家养猪算了。

当然,这其中也有张辉的一部分原因。

陈翔的老板是陆前进,张辉当时在宴会上摆明车马的告诉陆前进,自己跟陈翔关系相处的并不融洽,从而导致陈翔失业。

然后白菊花跟陈爱国张罗着买了十几头母猪,一百多头小猪让他们夫妻两人去经营。

结果养了没多久,碰上蓝耳病。

昨天白天一天功夫,一百多头猪全死了,一头都没能剩下。

母猪和小猪的抵抗力本来就低,一染上蓝耳病,撑不到一天就死了。

实在是没辙了,想着上张家山求张辉给条活路。

所以说,货比货得丢,人比人得死!

这么大的商机,张辉居然瞧不上眼,而他们却眼巴巴望穿秋水也找不到一条发财的道。

“小辉,舅妈求求你,帮帮小翔吧!”白菊花没好意思说,刚结婚没一个月呢!媳妇就跑回城里去了。

陈翔要是再起不来的话,他花了十几万娶的媳妇,早晚得变成别人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