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泰听这话来了兴趣,拉着老守备的手说:“老守备,反正咱们夜里无事,就坐在这篝火边跟我说说循州这地方的风土人情,您请坐!”,廖国泰拿出干粮,分赠给老守备,三人围着火堆聊开来:“您是那的人老守备?在这多少年了?”。
老守备看廖国泰二人随年轻,却是很尊重自己,便细细说到:“我本河南怀庆府人,于洪武元年随征南将军副将朱良武来征讨广东,在此梅县征集粮草时受伤,便被留下来,建此驿站后因我识字,也就被命驻守此地,今已经二十年了啊。”
驿站外的雨越下越大,老守备凝望着火光的一双眼睛,视乎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您老在这成家了吧?”廖国泰追问,老守备笑着说:“成家了,娶的是此地的客家女子,跟着我吃苦辛劳,勤俭持家,如今生有两儿子,一个女儿。”。
廖国泰忙问:“客家人?客家人也是‘丘陵族’的后裔分支啊!迁徙真远啊。”,“嗯,至今也还有很多客家人连年随闽江、汀江、赣江或来或往,沿河而居依山而立,俗风未变。”老守备侃侃而谈,廖国泰又细问许多当地风土民情,三人不知不觉聊至亥时后方休息。
次日老守备天未明就出去给廖国泰二人联系船,半时辰后领着一船家来到驿站,船家问廖国泰:“贵公子要船去往哪里?”,廖国泰说:“此去、惠州府、广东府行船需要几日?”,船家回报说:“达惠州府需经兴宁县,需三四日,至惠州府又需四五日,要达广州府需半月后。”。
廖国泰问:“我如顾你的船至广州府要多少银子?”,船家说:“三两银足够,管二人日食三餐。”。
廖国泰想想到:“不如我给你十两银子,包下你的船,我让你在那停,你就在那停,每次停靠不超过三日,你可愿意?”,船家开口要三两银子已是够家里人开支两年,这公子出口给十两银,够买半条船的,自己有什么不乐意的呢?便满口答应了下来。
廖国泰让廖杰先付五两银子给船家为订,而后告别老守备,二人上马随船夫去了。船家开船后,看看天沉暗,从船舱拿出蓑衣两件,让二人穿上看沿河竹林雨景,说是很有情致,读书的世族年轻人都喜欢坐船这么看。
廖国泰听船家这话不禁莞尔,却也没再说什么,抬眼望去沿河上的竹林,在斜风细雨中摇曳,长青不败,显得格外纤细柔美,倒真是别有一番景致。
一路无事廖国泰也会问船家众多问题,比如惠州府人和广州府人都靠何为生,从何种行业的人日子好过些等等,跑船之人都会比其它行当的人听闻广些,来坐船的客人都会沿途讲自己的见闻,因此不乏见多识广的船夫。
三日后船行到兴宁县,廖国泰让船家停靠,自己和廖杰牵马上岸去看此县民生民情。二人穿着蓑衣骑马,这还是头一回,廖国泰对廖杰说:“你说岭南地方雨怎么下不停?咱们到这五六日天天下雨,我这身上的衣服都有股霉味!”,廖杰笑着说:“大公子我身上霉味更甚!”。
二人骑马沿途往街镇里边走边看,竟先见一家老旧破败的‘惠民药局’门前躺着、坐着不少受伤的‘卫军’士卒,廖国泰下马上前问一受伤军士:“我们远道而来,不清楚此地情况,你们这是如何受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