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桑蚕,出茧也越来越多。杨端午一个人,是完全忙不过来了。
虽然这批劳力愚钝,但杨端午还是成功的教会了他们。
这收集蚕茧看上去简单,但过程中却有很多讲究。
这桑蚕成茧,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之后,破茧而出大约只需要三至五天的时间。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蚕茧,那么一旦蚕蛹咬破蚕茧,破茧后的蚕茧,就没有缫丝的价值了。
杨端午拿到这么多土地之后,已经把明年的事情都规划好了。
这些蚕茧,是其中的关键。
杨端午亲自去蚕房,挑选了一批外表坚硬的蚕茧。这外表坚硬,说明蚕茧的营养好,也就说明里面的蚕蛹比较健康,那么,这些蚕蛹破茧而出后,相互之间交配产下来的蚕子,便是来年重要的养殖对象了。
除此之外,绝大部分蚕茧,是需要经过处理的。
杨端午让劳力把吐丝成茧的蚕蛹小心翼翼的取出来,这些新鲜的蚕茧里不仅有存活着的蚕蛹,还有很多不利于蚕茧长期保存的水分。
杨端午需要让蚕茧里面的蛹死掉,阻止蚕蛹的破茧,另外,也要尽可能除去里面的水分。
这方法有很多,最好的便是烘茧。
话说这烘茧是一种技术活,好多人把握不好尺度或方式,甚至直接把蚕茧烧着了。
常规烘茧,要么是在天气好的时候,拿到太阳底下晒,要么,是拿到蒸笼里面烘干。
这虽然也可以达到目的,但是很耗时间,而且,效果也一般般。
杨端午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在养蚕的路上,杨端午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杨端午用竹子特制了一种圆筒,用细细的竹片上上下下的搭起了近百个格子,圆筒中间,是一根圆圆的竹筒。
杨端午把收集过来的蚕茧一个个小心翼翼的放进这圆筒上的格子里,再把这个圆筒,放进一个中空的铁器内。
这个铁器,也是杨端午精心设计制作的,这个铁器的四壁比较薄,下壁是直接用来加热的,因此做的比较厚。
当整理出一批蚕茧后,杨端午便把着塞满蚕茧的竹筒放进这个中空的铁器内,然后把这个铁器直接放在火上烤。
这烘蚕茧,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便是是蚕茧能够里外都受热均匀,这样蚕茧能够顺利解舒,为下一步缫丝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保证竹筒里面的蚕茧都能够受热均匀,杨端午还在竹筒上面加了一个把手,在加热的过程中,由劳力通过把手来转动竹筒,后来,杨端午又改进了这个装置,劳力可以很轻松的转动这个竹筒。
这样干燥蚕茧,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而且一次性可以大批量的干燥,大大的提高了效率。
但杨端午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这样干燥出来的蚕茧,耗时还是比较久,而且,上下层蚕茧,还是容易出现受热不均的现象。
“端午,这个已经很好了,”谢灵在一旁劝解说,“你这方法,比我之前用的方法好很多了,我之前要一天做的事,你现在只要一刻钟就能干燥那么多蚕茧。”
云卷风舒旧书集 第107 淡然如烟(感谢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