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桌旁大家都摇头表示了否定,“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才出来了五家媒体评论,太不正常了。”
巴里却露出了一抹自信的笑容,“因为影评人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评论了。”他的圈内消息要灵通多了,首映式结束之后昨晚的诡异情况,第一时间就有所耳闻,“兰斯的作品总是如此。”去年的“水果硬糖”和“罪恶之城”更是经历了难以置信的冰火双重天,所以,目前几个满分的评价,根本无伤大雅,“接下来还是按部就班,最终首映票房说不定还要来一次惊喜。”
如果“狂暴之路”的首映周末票房甚至比“超人归来”还要糟糕,那才是真正的好戏登场!
不仅仅是迪斯尼和华纳兄弟,其他四大电影公司也或多或少都有所动作,似乎整个好莱坞的视线都落在了“狂暴之路”这一部作品身上,这着实是难得一见。
“狂暴之路”上映之后,呈现出了一派奇妙的景象,媒体喧闹震天,影评人却意外沉寂,媒体综评迟迟没有公布,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影评人的评论,一篇接着一篇,陆陆续续、间间断断地开始发布,就好像影评人私底下说好了一般,刻意将拉开时间间隔发表,让观众有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上一篇影评,等影响发酵沉淀之后,再发布新的影评,这种不经意间的默契,将“狂暴之路”的热度一点一点地推向到一个未知的高度,令人啧啧称奇。
当七月十四日来临时,似乎为了迎接周五的正式公映第一天,首批媒体综评分数一口气放了出来,杀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足足四十七篇影评,将“狂暴之路”的影评反馈直接推向了巅峰!
第886章 邪典狂欢
所谓的邪典电影,其定义就是指在特定小圈子里受到支持者喜爱以及推崇的作品,拍摄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风格异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通常都是低成本制作,不以市场为导向的影片。简而言之,就是属于非主流区域却能够在特定的族群之中大受欢迎的电影作品。
虽然说,很难从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去准确圈定邪典电影,但大部分此类作品都是源自于亚文化,主创人员在制作阶段就没有指望能够得到大众的赞赏,尤其以恐怖电影和科幻电影为主。
一般人们将1975年的“洛基恐怖秀”认为是第一部邪典作品,在这之后的三十年之中,不乏有“耶稣受难记”、“星球大战”这样票房横扫市场的作品,也不乏有“2001:太空漫游”、“奇爱博士”、“穆赫兰道”、“搏击俱乐部”、“银翼杀手”这样引得大众广泛讨论的作品,但整体而言,邪典电影之所以被称为“邪典”,就是因为它与主流市场、主流审美、主流观点格格不入。
这就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第一,大部分邪典电影在票房方面都难有作为,有的作品仅仅只是放映了不到一个月就匆匆下线,有的作品就连小范围点映的资格都没有,更多是通过录像带租赁市场以及hbo点播、在线点播的方式进行传播,而后赢得特定人群的追捧。
第二,几乎所有邪典电影在影评人的眼中都饱受争议,“争议”,这本身就是邪典电影的制作核心,去年“罪恶之城”和“水果硬糖”面对的冰火两重天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当初“银翼杀手”问世时,更是被骂得狗血淋头,包括了罗杰·埃伯特,一直到十年以后,影评人们重新评分,才给予了这部作品其应有的影史地位。作为参考,“搏击俱乐部”的媒体综评仅为六十六分。
这也是人们对“狂暴之路”前景普遍不看好的原因,电影风格太过独特,大众似乎根本无法消化,更不要说接受了,这将会成为制约他们走进电影院的主要因素,即使“罪恶之城”曾经创造了票房奇迹,但复制这一奇迹却绝非易事——“水果硬糖”赚得盆满钵盈,但那是参考低廉成本的原因。
所以,当“狂暴之路”首批评论姗姗来迟时,业内人士或多或少都流露出了“你知我知”的眼神,他们都在期待着一场极端与极端碰撞的影评对决,也许比“罪恶之城”还要更加夸张,这着实让人亢奋,只是,这一次到底是赞美多一些呢?还是批评多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