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娴澜女士的声音理智沉着,响彻了整个会议场,会议场里更加的安静,敏感的记者们在允许的范围内活动,疯狂地按动快门,闪光灯不停地闪烁,宁娴澜女士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各级领导们都惊异地看着台上从容不迫的宁娴澜,愕然的听着她说的每一个字,各级专家学者们全部瞪大了眼睛,惊讶得不敢相信詹教授在会议中途被宁娴澜女士这样无礼的赶了下去。
这简直是一件令人疯狂到崩溃的事情,即使亲眼所见,也难以相信和接受!教授是需要尊重的!这太不可思议了。
“下面,我来解释一下刚才我无礼举动的原因,因为这个农村实用型小沼气池,发明设计和实践,都另有其人,他叫王平。”
王平这两个字,随着麦克风响彻全场,整个会场哄的一声骚动了!
第135章 尊重人才
“王平?”《农刊》主编程晨忍不住失声说道,引起周围的媒体工作人员都扭头看他。程晨是《农刊》主编,也是共和国的上京农学院里的农业教授,身兼数职,是个农学方面的专家。
“怎么?程老师也认识王平?”来自《农业科技》的记者是个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敏感的问程晨主编。这句话更是引起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记者的注意,原来这个王平,并不是无名小卒,而是大有来头,连《农刊》这样的主编都听见他的名字失态了。
谁知道程晨主编随即摇了摇头,说道:“我不认识王平,不过我的《农刊》最近每个月都会收到一篇署名叫做王平的人投寄拉的稿件,质量很高,有关于稻叶尖枯病,玉米黑粉菌等农作物的病症分析和防疫,也有关于育种育苗的学术论文,还有关于再生稻的可行性猜想及理论分析,在我看来,这些文章,篇篇都是精品。”
各大报社,包括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记者都敏感到能在程晨主编这里挖出猛料,都呼地围上来,《农业科技》的记者连忙说道:“喂,大家别急,这是在会场,等一下有的是时间,喂喂喂,别碰坏了我的相机。”
一时间新闻媒体这边的记者一阵不淡定,纷纷询问程晨主编关于这王平的任何信息。程晨主编招架不住,连忙说道:“大家先听宁省长的演说,我对这个叫做王平的一无所知,稿子每次都没有地址,只有邮戳上显示是x省x市x县,具体他是哪里人,做什么的,我一无所知,而且投稿的王平,跟宁省长说的王平,我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一个人。”
敏感而敬业的各大权威记者依然不依不饶,直到有工作人员过来严肃的干涉为止,大家才忍耐着性子安静下来。
宁娴澜女士自然看见了新闻媒体的骚动,不单是新闻媒体这边,各级大小领导们都在听见王平的名字时候忍不住发出了声音,跟着向身边的人打听,可惜,谁也不知道这个王平是何方来的人才。
专家学者这边也是人人目瞪口呆,这个他们寄予希望的专业报告会议开成了这样,他们都被震惊了。在这样的场合,宁娴澜省长突然说农村实用型小型沼气的设计理论和实践修建都另有其人,彻底把他们给打蒙了。
宁省长突然在会议开到一半来宣布这个事情,詹敏教授的名誉和前途,从此将蒙上一层阴影。人人感同身受,心里都是发虚。对于别人的创新科技,人人心中敲响了警钟。
宁娴澜女士目光环视会议场,目光看在什么地方,那地方的议论声音就知趣的小了下去,这样连续环视三次,整个会议场再次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