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可能一年就能推广?”孙县长严肃地说道,“王平,有干劲是好事,可别浮夸,五十年代的浮夸风放卫星,我是亲身经历过的,那是绝对要不得的。”
“我不会浮夸,孙县长,我做事从不浮夸,你敢不敢跟我打个赌?”王平淡淡笑道,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这需要脚踏实地的做事,不是打赌。”孙县长不悦地说道。
“我知道,因为你不相信,所以我才跟你打这个赌。不管你信不信,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小的桑树育苗基地,你不支持我,我的推广就慢一年,你要支持我,就一年,全乡就能推广开来,让人们接受桑树育种嫁接,收入翻倍,一旦收入到手,第二年,人们就会追着来种桑树,不用推广,社员的口碑,就是最好最快的宣传!”王平的语言水平也跟他的农业技术一样的高。
社员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宣传!
“只要今年有人从桑树育种和嫁接中增加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这就是最大的说服力,而这,我现在已经开始做了。”王平强调说道。
赵平的心被说动了,他亲眼见过王平的小小的桑树基地,那完全就是教科书的水平,要说靠县农技人员来指导帮助王平,那简直就是一笑话。
“孙县长,我看过王平的桑种小基地,他的确已经在动手做我们计划要做但还没有确定该怎么做的事情。”赵平说道。
孙县长一怔:“小赵,你昨天可没有说起王平的桑树基地的事。”
“我不是求人才心切嘛,就没有说这件事情,只要王平成了我们的工作人员,他的桑树基地,自然就纳入了我们的计划中,一切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赵平说道。他有点小小的私心,就是想分享王平独创的水平育苗法的功劳,这得有个前提,就是王平得成为他的兵。
孙县长对王平心中的看法再次提高了一个层次,一个想法和行动都走在他们前面的小青年,值得他孙县长的敬佩。
孙副县长沉吟了一下,想道:“王平这么厉害,是个好苗子,不愧是王士翔教授在农村里带出来的高徒,他执意不肯去县农技站上班,暂时留在实实在在的农村里搞桑树科学,对他现在来说,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
“王平,小赵,你俩带路,我去看看小王的桑树基地,如果搞得像模像样,我就答应你的要求,协助你承包土地,来搞桑树基地,先让三队成为养蚕致富队,从而带动全乡一百多个生产队一起养蚕致富。”孙副县长说道。
一行三人来到王平的小小桑树基地,还没有走拢,颇有农业经验的孙副县长就看傻眼了,就算是县农技站自己搞的小实验地,也没有这块地的土扒拉得细而平整,中间的排水沟,横纵扦插的桑树苗,一排排笔直,大小一致,就跟用铁尺一分不少的卡出来的一样。
还没有走到地头,孙副县长就下了决定,全力协助王平这个小家伙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