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页

在陆政东看来罗善政和马立成这对搭档无论如何也要比前几任搭挡要好,至少两人都是有想法有冲劲儿的人,就算是在有些观点上不尽一致,最起码看在为了把西原发展起来这个大前提下,两人还是愿意合作,或者说愿意做一些妥协,否则真要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最终就是两败俱伤,相信两人都是明白人,和则兴,斗则衰。

长滩得发展得很快的城市忌冒进,绵西等新兴城市忌保守,西原必须要从沉睡中猛然醒来,这是陆政东此次西河之行的一个最深的感受,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西原是完完全全的落伍了,西原沦落到眼下这般境地已经非常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在这一点上实际中央、西河省委都有失误,之前连续两届市委市政府一直是明争暗斗,给西河带来的伤害和影响太大了,这直接导致了西原市目前的困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西原的沉沦让省内其他地市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在这些城市的快速发展的比较下,西原就如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太太一般艰难的行走着。

西原有些干部一说这个就讲西原的经济基数比较大,所以增速上不去也是正常的,甚至还有人讲经济发展都有其规律和周期,有快就有慢,有盛就有衰,这样的解释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笑话。事实上,在八十年底西原经济已经呈现出一个蓬勃向上的势头,但是接任者主政西原时期,由于和市长关系恶劣,对市长提出的很多经济发展的思路予以否定,这并不完全是理念不同,而是因为关系交恶的为了否定而否定,市委市府工作思路脱节,直接导致了西原发展陷入迷茫时期。而接任者由于受到那场风波的影响,观念更倾保守迈不开步子,直接导致了其下台的离开,到罗善政当市长的时候才略略有所好转,但是局面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虽然现在罗善政和马立成的搭档宣布了西原市新一届班子的成型,但是在市级班子和局行、区县主要领导中前面几任留下的印痕依然很深,要想消除这些的影响,让西原市干部思想作风得到彻底的转变,这还有待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如何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好主动性,这是西原是否能够走出泥潭的关键,而这其中最主要的而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如何在整肃西原市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时赢得省委的支持,如果没有省委的支持,那么西原市这一场所要面对的痛苦蜕变也许又将成为一个不了之局。

如果没有之前两三任市委书记和市长,也许西原不至于今天,但是历史从来就没有假设,所以安都就面临着如此沉重的局面。

好在周、马两人年纪都不算大,还有上升空间,要是因为两人不和导致本就没落的西原依然继续沉沦下去而就在这里谢幕,那他们俩都不愿意见到情形出现。虽然沉沦的西原能否在这两个人手中重获新生还有待于观察,有想法是一回事,要落实到实处又是一回事,西原欠账太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除的,但不管怎么样毕竟还是有了希望……

离开西河之前,西河省里的两位主要领导也找他谈了一次,陆政东也谈了一些对于西河如何利用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等等问题,当然肯定也绕不过炼油项目的事情。

陆政东认为绵西其实是比较合适的备选城市,当然陆政东也不至于把话说得那么明了,但对方肯定是能够感受得到他的倾向性。

绵西?

这倒是让西河的两位主要领导非常意外,在他俩看来,陆政东否定西原,估计是希望长滩能够胜出,没想到陆政东却是建议选择绵西。

难道喻明和一直都是紧跟陆政东?

两人随即就否定了这样的想法,在两人看来,陆政东在绵西工作的时间不算长,感情不算深,而且真要是这样,如果是这样那喻明和上一次竞争副省长云家或者陆政东肯定明里暗里会打打打招呼,而事实上却是没有。

对于喻明和的使用,两人有过沟通,喻明和是守成有余,开拓不足,在西部大开发这样的机遇期还是要使用一些敢于大胆开拓的人,所以喻明和最后被排除在外。

既然不是这个,那么陆政东提出这样的建议主要还是处于西河全省发展的整体布局,自从上次孙至阳到京城和陆政东谈过之后,他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绵西虽然在经济上不如西原长滩,仅仅排在全省的中游,但是绵西也有西河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有些。

绵西是当年三线建设的重要城市,当年修建有战备石油储备的大型油库,现在已经移交给地方,交通网也很完备,如果选择这里可以省下一大笔投资,这可以作为一个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