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感情转化到工作中自然也就会在一些项目审批和资金扶持上体现出来,在蒋永航看来这都很正常,但是感觉正常归正常,实际却是不符合规定,真要查那肯定是一查一个准,分管领导和组长不合拍,这些气味几乎不用人说就有人能嗅出机会来,立马就能查出一些问题来,虽然不能说经济组就有多大责任,但是挨顿臭骂,问一下你的监督责任,甚至让纪检部门给个通报,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你还无话可说。?
好在陆政东也不是不通时务的老古板老学究,敲打了他又留下了足够的余地,并没有在一些枝枝节节的问题上深挖细查。
蒋永航现在也明白了,他虽然一向自视甚高,但和陆政东还是没法比,既然人家才情高绝,做事又留有余地,那要是再没眼力劲,那真是白在部委呆这么多年了。
陆政东在到长滩的路上针对长滩讲的那番话,蒋永航对其意图还是琢磨得很透彻的,陆政东不希望长滩把重新都压在能源和房地产上,希望长滩几条腿走路,这是长滩发展的长远之道,并不是批评长滩的意思。
既然长滩的人并没有完全领会到陆政东的意图,他也就不妨给他们解读一下……
周继勇和温勤山摸清楚了意图,心情就放松了许多,三个人又说了一会话,周继勇和温勤山才如释重负而去。
而在另一个房间,农林组的组长杨永清也在和陆政东说着话。
杨永清还是有些佩服蒋永航的,蒋永航的性子就像驴一样,不打不往前走,不过这人一旦服气谁,立马就能抹下脸来想办法沟通协调关系。
在杨永清看来陆政东似乎也没有打算真的要把蒋永航怎么样,否则也不会让经济组和巡视组一起来核实清理,这只是给蒋永航一个警告,如果你在再不识时务,搞不清立正稍息,那就对不起了,要收拾你那也是分分秒秒。?
当然蒋永航能不打不成交自认好,陆政东也不至于和蒋永航斤斤计较之前的那点事,杨永清对于这里边的门道也是看得清楚,陆政东这一招既是警告蒋永航,同时也是杀鸡给猴看,树立他在西部办分管这一块的威信,这一手其实很多领导都爱用,也说明其简洁有效,先前都还对陆政东这个副主任有点阳奉阴违敬而远之的一些厅局处级干部立即规矩了许多,不说早请示晚汇报,但至少没有人敢在陆政东面前装模作样了。
不管从能力还有背景,陆政东都绝非池中之物的角色,在他看来蒋永航这些行径纯粹就是不识时务,自找苦吃,其他不说,陆政东能一路创造最年轻领导干部的记录,特别是出任安新市的市长市委书记,那意义更是非同寻常,通常情况下,哪怕再有潜力的作为第二梯队培养的领导干部,也不会在如此年轻的情况下独当一面,而高层不禁这样做了,没有点手腕、没有能力、魄力、没有背景、没有本事,中央真是异想天开就把他搁这位置上了?而且陆政东在安新交出的答卷可以用精彩绝伦来形容。
看不清大势者,只有被淘汰,杨永清不想被淘汰,而且还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搏一把,那自然就要乘风借势了。?
要靠拢就要趁早,任何人都一样,在还没站住脚的时候最需要支持,杨永清是认准了这一点,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留下的印象好得多,陆政东初来乍到,立足维稳,很多情况也不还不熟悉,正是最好的时机,等他完全掌握情况了,事情理顺了,再靠过去其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杨永清也不是没一点关系,要说陆政东现在也就一副部级,对他这样的正厅级的升迁影响不大,但是杨永清清楚,部委里边水太深了,司局级的干部有多少?除了组织部门,恐怕没人能搞得清楚,别人都戏称,到京城才知道官小,这么多的厅官,而部级干部有多少?可以数得过来,这里边的人才也太多了,想要出头也太难了,想要从部委升上是难上加难,外放显然要比直接走部委机会多一点。
杨永清认定陆政东在西部办里边呆不了太长,顶多就是两三年时间就要下去,到时候也许也就可以一起外放,虽然说这中间也存在很多变数,但是这总是多了一条路不是?
陆政东能够感觉到杨永清积极的朝着自己靠拢,他也很乐意能有这样的角色和自己走近。?
作为农林组的组长,杨永清的业务能力没的说,公认的业务尖子,但是仅仅是业务尖子还不够,杨永清的思路很开阔,眼界也相当宽广,涉猎的知识面相当渊博,更难得的是和自己在很多问题看法上都比较一致,这是最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