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页

“首先就是要搞好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问题,要想富,先修路嘛。”

陆政东点点头,道:

“这话很对,道路不好,原料和产品进出都很不方便,这直接也就导致企业的成本增高,但所谓的基础设施又不单单指路,而是包括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比如通讯、电力、金融服务、教育培训机构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现在已经逐渐进入信息时代,通畅发达的通讯业是最快掌握第一手资讯的手段,充足的电力是生产的保障,完善合理的金融布局是企业发展的翅膀,充足的培养熟练工人的教育机构是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这些都是一个开发区必不可少的东西,当然这些并不是仅仅依靠开发区就能完善,需要市里个部门通力协作……”

杨之宝得给开发区的一班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宽阔的道路、明亮的路灯、漂亮的绿化基础上,通过陆政东这么一说,他对如何建搞好开发区,有了更深的认识,顿时豁然开朗,于是都凝神听着。

陆政东接着道:“做好这些硬环境,只是第一步,现在省里各地在招商引资的政策上都是基本已经用到极限,在这方面谁也没有优势可言,要真能引来金凤凰,还必须要在软环境上下功夫。在这方面,我们内地差距不小,政策多变,法律、法规不完善,服务意识差等等,这些不但更是那些投资者最为担心的事情,也是阻碍本土企业发展的一些拦路虎……”

杨之宝对此深有体会,他曾经去沿海招商,结果却很不成功,以前很多的企业就是这么搞黄的,本地很多企业对此也是苦不堪言,现在听陆政东提到此事,他精神立刻高度集中,静待下文。

“怎么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陆政东想了一下,自问自答:

“开发区不但要有单独的政府机构和优惠政策,还要有相关的制度,详细规定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出了问题怎么处理,建立制度后,还要有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而作为全市来讲,也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全市经济发展、有利于吸引投资等等的大环境。在这方面,历届市委市政府做了不少不少工作,也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但随着发展,有些原本并不急迫的事情现在也摆在了我们面前,比如我们的市区,我们有的同志讲,就像一个大县城,城市原来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城市的面貌比省里不少兄弟地市的要差,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努力改进的方面……”

陆政东在开发区一反他多看少说的常态,这算是他真正第一次正式意义的亮相,虽然很多事情是谈的开发区的工作,实际上是却是谈的他的施政的一些基本思路,那就是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改造旧市区这几条主线来进行。

陆政东讲完,大家讨论着他的指示,居然探讨出来一个全市发展的一个大体的计划。

陆政东暗道,这就是官场体制的魔力,任何一句话,下面的人都会揣摩几分,过去皇帝是金口玉言,所以惜字如金,现在越是坐上高位的人也越是不轻易表态,因为一不留神的一句话,下面的人就要拿鸡毛做令箭,去忙个天昏地暗。

但陆政东此时就是让他们去揣摩。

这些事情是他作为市长的份内之责,而提出这些发展的思路,特别是他再一次提出了旧市区的改造问题,这在本土派的眼中就是一场盛宴,已经是饥渴甚久,想必是欢欣鼓舞的,而对于其他的所谓陈派和中间派来说,陆政东没有逾越陈振龙之前的思路,这些人从感情上也能接受。而从吴金泉的角度来讲,陆政东所提出的这些,是他以前还没来得及做,或者是想做没做的事情,也能够接受。

其实这些都是摆在明面的,也就是他抛出的一个探空气球,而到时候真正实施的时候,该如何做,陆政东心里自有一杆秤,本土派的如意算盘到时候很难得逞。

这个阶段,他不必太露锋芒,得配合吴金泉,当然这不意味着他一切唯段宜勇马首是瞻,刘振强讲吴金泉是个厚道人,陆政东也就想根据这一点,引导吴金泉做出有利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