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有些尴尬,又有些不甘的时候,贾政又遣小厮来叫贾宝玉去拜见林如海,贾宝玉带着些惶然地跟着小厮去了。
贾宝玉的身影消失在花厅门外,林黛玉转头对着贾母,神情肃然:“外祖母,宝二哥哥衔玉而生,这是大造化,但此事却是不能大张旗鼓宣传的。”—和你分析明白,日后别再口口声声地夸耀宝玉如何不凡了,更别想打自己的主意。
贾母脸色一变:“这是如何说?”
林黛玉轻声道:“外祖母,我看了史书上都道,历朝历代有些贵人在出生时都会有异象,比如刘裕是神光照耀,隋文帝一生下来,仙气环绕,紫气冲天;汉武帝的母亲怀胎时梦见日月入怀”;汉高祖的母亲更是梦与神龙而交......宝二哥哥......”她轻叹一声,不再言语。
贾母心中猛地一跳,顿时变了脸色,无力地软在椅子上。林黛玉所说的几人,可都是皇帝啊!衔玉而生,玉啊,尤其是通灵宝玉,岂是凡品,那象征着什么啊!若从小门小户的流出这说法,那说不得人家会当成个笑话。可是贾家,却是赫赫扬扬的国公府,皇上会不会忌惮宝玉?以前贾母深为自己丈夫死后,贾家再无人能掌握兵权,甚至只有贾政一人出仕,当的还是个闲职而遗憾,此刻却觉得祸福相依。宝玉能安然无事,怕是因为皇上再不把贾家看在眼中,也没有留意到这样的说法。
“这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王夫人心中虽也有些慌乱,但涉及到贾宝玉,她哪里肯让这些话对他不利,,不悦地道:“这可是盛世才有的吉兆,说明天子圣明!皇上只会欢喜,否则哪里还会给咱们家那样大的恩典,晋封元春为贤德妃?”
“哼,皇上何其英明,自然能识别愚,哪家富贵人家里,没有小人诋毁,只不在意她们就好!”
王夫人这话指桑骂槐的,林黛玉也不反驳,淡淡地道:“舅母好见识!”
“好了,玉儿的话也有道理。”贾母摇头叹道:“毕竟也要防着小人生出坏心来,日后还是不要对外传扬这话了,淡一淡也好!”
虽然这样说,但贾母的精神明显也低落了不少,心里沉重,一时间,也没有了之前那般心气了,只说些家常事。
在贾政的小书房里,贾宝玉恭敬地站着,在他父亲恨铁不成钢的凌厉目光中,浑身不自在。他低着头,不敢看贾政铁青的脸色。
贾政原是想着,妹夫如今是国子监的司业,在国子监的地位官职仅次于祭酒,能不能运作一下,把贾宝玉和贾兰也收进去附学。当然,这件事有些难办,妹夫也是上任不久,自己还是很通情达理的。那么,让宝玉拜妹夫为师,那总是可以的吧?
抱着这个目的,贾政先请来林晨曦相见,林晨曦比着宝玉要小了几岁,却是举止很像模像样,贾政考教起他的学问,发现他学过的书都温得挺熟,解文也透彻,让贾政赞叹不已,心中想让林如海收贾宝玉入门下的念头更加热切。这不仅仅是为了求学,有个做国子监司业,探花郎的先生,日后贾宝玉在士林中自然会聚拢不少人脉。勋贵,尤其像贾家这样的武勋转向是很不易的,文官们都不爱和他们往来。这些年,他因恩荫授官,就是工部这样还算讲究实在的地方,也是被暗暗鄙视的。这些,他都心知肚明,憋屈不已。
前些年,贾家还兴盛的时候,他就给嫡长子贾珠定下家中并不如何显赫富贵的李纨为妻,不就是看中了李家是书香门第,李纨的父亲是金陵国子监的祭酒么?论起来,金陵国子监无论声势人脉,哪里比得上京城国子监?可惜啊,贾珠却是寿数不久,读书用功熬干了身体,一病去了,让他伤痛不已。
现在,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贾宝玉身上,身为父亲,他要尽量为他创造条件,让他的路更平坦顺畅一些。于是,他兴冲冲地命人把贾宝玉召来,也是想展示给林如海看看,宝玉还是个很有灵气的聪慧孩子,不会让他失望的,无论是为门下弟子,还是......为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