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对于球员,是深刻的,他们通过学习战术,发现自身的严重不足,一些本应该是他这个位置必备的技术,却没有。
输球谁都经历过,认知是实力不如对方,再具体点,就是对方投得更准,速度更快,身体更强壮一类的。
如果篮球是这么简单,那为什么战术为什么会一直在变了?
究竟是战术引领技术,还是技术影响战术?
主次都没分清楚,怎么去攀登巅峰?
说什么现在的运动员又高又快,难道以前都是慢的?
归根究底,还是认知没跟上主流的变化,代差十年甚至更多。
拿着答案去找题目,这显然就是当代中国篮坛的主流操作。
看到现在大个开始投三分,于是我们要求内线掌握三分,看到两米以上的控卫越多,我们就开始重点培养高控卫。
看到3D成了球队标配,我们就一定找能防能投的高个球员。
这显然不对,你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世界篮球的主流为什么去这样变化,只是盲目的抄答案,这种做法,怎么可能越来越强,姚没了,易来了,易走了,周琦来了,周琦走了,下一个杨就在路上。
所以呢?
我们永远在从0走向1,然后回到0,却无法把从1迈向2,甚至更多。
而这种认知,在CBA联赛体现得最明显。
各大俱乐部抢强力外援,内线外线,随着政策调整,3个,4个外援,接着进入季后赛,然后得个名次,OK,请问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培养出能和外援对抗的本土球员了吗?
锻炼出能应用高阶战术的主教练了吗?
挑得出完整体系的国家队了吗?
外援防外援,土教打土教,单一的角色球员,单一到只会一种技能。
杜润旺,任骏飞这种在国家队毫无作用的角色球员,在CBA他们居然是核心角色球员。
四川这种通过外援拿了一次CBA冠军的球队,终究还是鱼腩。
都2019年了,一个国家队找不出搭配战术的五个人,这很悲哀。
教练教练不行,球员球员不行,这样的国家队,充其量在亚洲欺负下还没职业化的对手,面对欧美球队,直接歇菜,打回原形。
这才是国家队羸弱的底层原因。
陈放很清楚,安迪也清楚。
“我们不打战术,我们只拼热血。”安迪缓缓开口,孙乐贤进行翻译,英文原意是战术远没有斗志重要。
“打西班牙,我们拥有赢的机会。”
“阿根廷打不过西班牙,但不代表我们就赢不了。”
“用简单的挡拆去杀伤,用23联防来保护禁区,保护篮板。”
“坚决反击,坚决出手,用必胜的斗志,去击溃这个西班牙巨人。”
“是的,我们就要用篮球场上最原始,最简单的配合,去击败有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技战术天花板的西班牙。”
“这是生死战,不进则退,我们要破釜沉舟,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当安迪的话说完,全场寂静,就在这个时候,陈放站起来身来,他高大的身材,立刻把所有目光都吸引住。
“兄弟们,明天啥也别想,随我出击,格杀西班牙!”
:https://0d6f590b。手机版:https://0d6f59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