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突破重围

权道游龙 老非 1814 字 1个月前

“准备三套方案。第一,与国际名校合办特区学校;第二,设立‘科学家自治委员会’,确保学术自由;第三,提供五年内科研成果免审计的‘信任期’。”

方媛立即算出成本:“这需要追加48亿预算……”

“批了。”张卫东毫不犹豫,“人才是核心资产。齐悦,你那边呢?”

齐悦展示着产业地图:“首批入驻的87家企业中,有23家是跨国巨头。但根据您的指示,我们婉拒了M国几家科技公司的申请。”

“做得对。”张卫东目光锐利,“特区要开放,但核心领域必须自主可控。特别是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只能与可信伙伴合作。”

臧力力突然插话:“东哥,安全方面发现个隐患。有三家申请企业背后有境外资本,其中一家与林志伟的离岸公司有关联。”

会议室瞬间安静。林志伟这个名字,总是与阴谋联系在一起。

“继续监控,不要打草惊蛇。”张卫东冷笑,“正好借这个机会,看看他们想玩什么花样。”

深夜,张卫东独自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望着江城的万家灯火。身后全息沙盘上,代表科技特区的光点正在不断扩展,宛如一片正在形成的星河。

这个浩瀚工程才刚刚开始。

然而,社会上对于长三角的非议,也是甚嚣尘上。

毕竟,这个决策还没有得到过足够广泛的讨论和论证,在许多人看来,这个项目,简直就是领导人拍拍脑袋就搞出来的东西,严重缺乏可行性。

另外,他们对年轻的张卫东担任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表示缺乏信心,认为中央领导让张卫东担任主要负责人的决定,太过草率。

科技特区建设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

各大媒体、学术论坛乃至街头巷尾,都在热议这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

《经济日报》头版刊发社论《长三角科技特区的战略意义》,盛赞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创举”;而《华夏周刊》则刊登知名经济学家的质疑文章《警惕科技大跃进》,文中直指特区建设“贪大求全,脱离实际”。

网络上更是吵翻了天。某知名论坛上,一条“26岁的张卫东能否扛起万亿级国家项目?”的帖子点击量破亿。支持者晒出张卫东在江城和新东省的政绩,称他是“百年难遇的奇才”;反对者则翻出他初中时的成绩单,嘲讽道:“一个中学物理不及格的人,现在要领导国家科技战略?”

更激烈的争论发生在学术界。两院院士联名上书支持特区规划,认为这是“打破西方技术封锁的关键一步”;而部分高校教授则联署公开信,呼吁“科学决策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要求公开特区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股舆论风暴甚至波及国际。《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称“华国试图复制硅谷注定失败”;BBC则制作专题节目,讨论“科技特区是否意味着华国放弃市场经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