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李嬷嬷才告诉她,这家亲戚虽然过得贫苦,却是个硬骨头。回礼太重,便不好意思攀附了。为此还惊动了太夫人,亲自遣人去请人来家里,编了个下人送错礼的蹩脚借口,才圆了回去。
明珠很不理解,感觉这是不是有点矫情?可没办法,人家都觉得这样才是正常的。
当然,有这种心思刚硬的,也会有个别喜欢占便宜打秋风的。
对这种人,明珠直接就赶了出去。结果莫名又做错了,以至于让太夫人又多塞了些银子。明珠气不过,太夫人告诉她,这个人虽然可恶,辈分却高。人过古稀,随心所欲。反正一年也来不了几次,又不是给不起。何必做那恶了名声的事儿?
......
此类鸡毛蒜皮的琐事儿,不胜枚举。还没法儿与人抱怨,毕竟周围的贵女出嫁后大多都是这样的。看看表姐苏玉灵,几十口人的一大家子,全要她操持不说。身为宗妇,更是要处理不少宗族事务。她不也一样能过得舒心惬意?这一比起来,明珠的忙碌真就和过家家一样了。
因此明珠越来越烦闷,每每看到阿娇无忧无虑的调皮捣蛋,便会产生一种将来阿娇终究也会面临这些事情,现在不好好准备起来,以后恐怕要吃亏的焦虑感。大概类似于,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感觉。
想到这些,明珠便对自家的老娘和兄长格外的感激。若不是他们为前身挑了这样好的一位夫婿,她此时恐怕不知道要为难成什么样了。(浑然忘了,只要她想,完全可以放手不管,谁还能强迫她?无非还是现在心有牵绊罢了。)此时听了南昭和卫慈的对话,明珠这才惊觉,自己的情绪终究还是让身边的人担心了。
一把将阿娇抱到自己的膝盖上,啵儿∽了一下:“好吧,是娘亲想多了,以后你就惯着吧。”阿娇“咯咯咯”的笑了起来。明珠又不好意思的看了卫慈一眼,最近承受自己情绪最多的就是他了。
卫慈接收到了她歉意,宠溺的看着她笑了,夹了一块她爱吃的菜心到她碗里。
太后胃口颇好,又让盛了一碗米饭。
南昭帝却只是闷头恰柠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