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我是唐城人

“哦,你说的这个啊,市政府有这个文化事业的编制,只是今年以来都是忙于招商,没有腾出功夫来做这事。”

“我觉得现在应该成立了,我的想法就是编制,你政府来给,但是这个编制不是为了让他们当官的,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工作,我建议运营模式按照企业来运作,政府的拨款全部用于举办活动,他们的待遇有市场来给,不说别的,就凭每年的游客,演出节目好看了,保管他们吃的饱饱的,同时他们还得坚持下团场,到田间地头上演出。

除了咱们的民族音乐,内地的那些地方戏曲也要有,这些戏曲的观众基础还是有的,咱们是处在沙漠,但是不能让文化生活也成了沙漠,不但这些剧种、戏曲、民族音乐、咱们还要搞书画展,摄影咱们有了基础,就是咱们这里的风景,成为了那些摄影名家的必选之地。

你放心,这钱我来出,开始缺多少,我给补多少,但是我要求他们必须尽快的自立更生,不是我要求高,而是不想最后培养成了一群光开会,不唱戏了的一些官老爷。

如果你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演出让老百姓不喜欢了,不捧你的场了,那留你还有什么用。“

嗯,你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我个人同意你的意见,但是这作为政府的一项工作,是必须要全体研究的,咱们唐城作为新立城市,一切可以以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基础,你的建议是从群众需要的角度说的,我认为可行,没有群众基础的文艺工作者就不配咱们的文化事业工作。。”

“嗯,这事,你研究通过后,咱们尽快的把这事办起来,让他们能够把班子配合好,准备参加明年的音乐会,不能是咱们花了钱,都是捧红了人家,咱们的团体即使争不了名词,但是可以通过音乐会让喜欢音乐的人知道他们,知道咱们这里,沙漠不代表死寂、荒廖,这里有生机、有文化。

如果说农场是咱们的物质基础,那文化就是咱们的灵魂,这是不可缺的一部分。”

“是啊,咱们唐城的百姓真的是来自五湖四海,文化也是独具特色,应该推出咱们的独特文化。”

“对,古迹,咱们有三千多年的屯军卫、烽火台、还有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坎儿井”,中有像我岳父他们那样的,告别内地舒适环境,来艰苦的边疆建设边疆的新移民,这是新的屯垦文化,后有我们这些新一代的屯垦大军,这都是咱们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民族团结,有文化交融,有戏曲的交融借鉴,有语言文字的借鉴,这都是咱们的独特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咱们的胡杨灵魂,没有胡杨般的意志,咱们是干不出这里的事业的;没有胡杨般的坚韧,咱们的意志很难坚持,这是尤为重要的精神。

咱们的文化宝藏其实是十分丰厚的,只是咱们还没完全的发掘出来。

另外咱们的文化,是能促进咱们老百姓的团结交融,咱们要做到让咱们的群众,不管走到哪里,都可以仰着头的说:我是唐城人。”

“好,我是唐城人,为了这一句话,我也得拼了。”

“好,咱哥俩就为了这句话,拼了。”

“我是唐城人”简短的五个字,很简单,说的话也就一秒钟就能说完,但是要让这一句话能仰着头说,需要做的还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