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赐妾?

师挽君见他驱散了宫人,便心中会意,却没问,而是体贴的给他斟茶。

一杯茶喝了一半,宣武帝才看向她,道:“你不是牵挂你那个在别院里养胎的侄女儿么?朕方才得了消息,楚央已经接她回京了。”

“真的?”

师挽君喜形于色,“心鸾自幼身子骨弱,受不得寒,如今又怀着身孕,少不得要精细的养着。只是马上要过年了,也不能老在别院里住着,如今只盼着这场大雪早些消停。”

宣武帝笑道:“楚央把她当宝贝一样宠着,不会让她受半分委屈的,你就放心吧。”

师挽君笑得眉眼弯弯,“陛下爱重,世子要忙于公务,哪能面面俱到?陛下,等雪停了以后,臣妾想召心鸾入宫一趟。说起来,自打她怀孕以后,臣妾就没见过她,倒是有些想念。”

“这个不难,不过得等年后才行。”

在宣武帝眼里,师挽君美丽温柔,知书达理,而且很懂事,从不干涉政事,所以几乎对她百依百顺。

“不过说起你这个侄女儿,朕倒是有一件事想与你商量商量。”

皇帝口中的商量,基本就是已下了决定,通知罢了。

师挽君心思一动,面色不改。

“是。”

宣武帝脸上带着笑,握着她方才从花斑水里浸洗过的手,温和的说道:“子瑜与心鸾成婚也有半年了,如今她怀着身孕,多有不便。朕思来想去,子瑜身边也该添两个侧室,也能帮她分忧,你意下如何?”

师挽君心中一震,然她知道伴君如伴虎,脸上更是不敢露丝毫马脚,只是微微诧异,而后笑道:“男子三妻四妾本属平常,莫说王孙公子,便是普通人家,但凡家中稍有银钱,都会纳几个姬妾。世子身份尊贵,也是应该的。陛下宽厚,臣妾先替心鸾谢恩…”

她说着就要行礼,被宣武帝阻止。

宣武帝扶着她的手,眼中笑容多了几分真切。

“子瑜是朕看着长大的,就跟朕的孩子一样,当初他和心鸾也是朕赐的婚。他如今替朕办差,无暇顾及这些琐事,他父王又是个粗心大意的,朕免不得要为他多多操心一些。”

亲爹粗心大意,人家不是还有亲娘么?

师挽君面色温和,笑容柔美。

“臣妾听陛下的意思,是有人选了?”

“嗯。”

宣武帝也不瞒她,“冀州季氏之女,季风荷。”

确定师心鸾却是没有大碍,楚央才放下心来,随后北靖王将他单独叫去了书房。

“昨日你说,萧府私藏的龙袍是韩统领发现的。”

“对。”

楚央神情漠然,眼神深而冷。

“萧家的根基虽在北疆,但中宫有皇后,京城也有一些人脉,杜家夫妇进京告御状,他们无论如何都会有准备。在皇上收到消息,圣旨下达这段时间,足够他们毁了那龙袍,然而他们并没有。萧家的人再猖狂,也不可能这么有恃无恐。只能证明一件事,他们也不知道这龙袍的存在。而且萧家有死士,有精英护卫,也有机关密室,外人根本不可能将龙袍放进府中而不被察觉。”

“所以你怀疑,萧家有内鬼。”

北靖王虽然脾气不大好,也没什么心机城府,但官场沉浮几十年,也不笨,自然察觉出了这件事有猫腻。

“是。”

楚央目光犀利,“这个人不但神不知鬼不觉的将龙袍放进了萧府,还放走了萧桓,从而引我出京,无法亲自调查出京。为了拖延时间,宫墨甚至不惜寒气入体,亲自动身…父王,我怀疑此事皇上早已知情,所以才特意授意韩达…”

“你怀疑此事是皇上设计?”

北靖王挑眉,神色不定。

楚央抿唇,目光晦暗。

“皇上要对付萧家,根本无需避讳我,也不会用这种方式调我出京。”

“那你是怀疑,鲁王在萧府安插了探子,然后授意此人向皇上投案举报萧家有谋逆之心,引导韩达搜出龙袍。但抓捕萧堂之父子是你的功劳,鲁王与你有仇,他苦心孤诣谋划了一番不惜还送给你一个天大的功劳,只为了离间你和太子的关系?这不是本末倒置?”

“所以我才奇怪。”楚央微微蹙眉,“萧家与杨家不同,有兵权在手,而且远在北疆,想要连根拔起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他此举计划固然周密,却难免急功近利了些,这不太符合他的行事风格。我总觉得,他故意引我出京阻止我调查,应该还有别的目的。”

“什么目的?”

北靖王领兵打仗是一把好手,只要关于军制方面,他能滔滔不绝说出个一二三四五。但对于政权算计,他却是远远不及自个儿儿子。

“什么目的我不知道,总之肯定是针对我的。”

宫墨回京以后深居简出,从未主动挑事儿。然而这几个月来发生的几件大事,都有他的影子,偏偏他还光明正大,并未露出丝毫蛛丝马迹。

他实在离京太久了,久得京城里所有人几乎将他忘记,久得楚央对他的防备在时间的洗礼中悄然流逝,所以不知他的深浅,这次才会如此被动。

所幸,还不晚。

萧家的那个内鬼,就是一条斩不断的线索。

楚央眼底掠过一丝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