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血案

王爷隐忍谋划了多少年,耗费的心力便有多重,大仇得报之日,怕也是心力交瘁之时。到那时,就真的回天乏力了。

想到此,他便忍不住劝道:“王爷,您既已早就安排妥当,左右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何必要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老奴听说前些日子了尘方丈已经出关,方丈医术高绝,兴许能治王爷痼疾。不如咱们去一趟华云寺…”

宫墨脸上笑意不改,眼神却没了温度。

“他若想施以援手,我便不会落入今天这般地步,便是去了,也是自取其辱。”

祥叔顿时不再多言,心中却难免恨恨。

都说出家人慈悲为怀,然那了尘方丈却眼看着主子伤重而袖手旁观,以至于耽搁了最佳治疗时期,否则主子也不至于病得那般眼中顽疾更甚。

“楚央一旦出手,便不会罢了。”宫墨没有多余的废话,淡淡道:“萧家的根在北疆,近期那边必定会传来消息,届时朝中必然轰动。你传令下去,让她早做准备。另外,必要的时候,可暗中护送萧桓离京。”

言下之意,萧堂之,就留不得了。

“是。”

祥叔拱手告退。

宫墨看着窗外,雪虽停了,外面却依旧冷得彻骨。他手指婆娑,没有触摸到熟悉的温度和触感。

微微侧眸,隔着床帐看向那面墙,眼神浮现些微复杂之色。

许多旧事浮现脑海,不见天日的行宫,红瓦白墙的巍巍宫廷,他步步惊心的走过,到得今日,早已没有了所谓得失。就连当初陪在他身边的那个女子,也在岁月的磨砺中渐渐淡化了容颜,模糊了轮廓。只剩下几许欢笑,萦绕耳边,恍如昨日。

他收回目光,看着拇指上因常年戴玉扳指而留下的痕迹。

迟早,这淡淡的痕迹也会随着时间消失无踪,就如同这冬日的雪,迟早会一寸寸融化,徒留冷意残留。

……

十二月初五,今年的第二场雪还未收尾,地上积雪未散,北疆便刮来了一对老夫妻。风烛残年,满鬓风霜,亦步亦趋的走到了京兆府衙,敲响了登闻鼓。

震惊朝野的血案,由此拉开了序幕。

楚央深深的看着她,没回答。

师心鸾也没再问,就算不知他全盘计划,大约也能知道,未来这几个月,京城怕是又要掀起一阵血雨腥风了。所以当她知道,婆婆要跟自己一起去别院暂住的时候,也并未太过意外。

这两父子要行凶险之事,担心累及妻子,所以才让婆媳俩一同暂离这是非之地。况且,萧家无论如何都是北靖王妃的娘家。纵然她已和萧府断了来往,让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丈夫儿子对付自己的娘家,多少心里还是有些波澜的。倒不如,眼不见为净。

楚央亲自护送,北靖王没有陪同。他是秦王,掌管着京城巡防营,最近京城频频出事儿,他公务繁忙,也实在无暇脱身。

不过两父子倒是心细,虽说只住二十来天,准备的东西却不少,足足装了一辆马车还有余。

“只是暂住,哪就这么夸张了?”

师心鸾看着丫鬟小厮们往车上搬东西,颇有些怨怪楚央太过兴师动众。

楚央却道:“你现在是双身子的人,衣食住行都必须样样精细,可不能有半点马虎。”

北靖王妃在旁笑道:“男人是不能体会女人十月怀胎的辛苦的,也就只能在细微处略尽绵力了,这份体贴,本就是应该。东西再多,都不为过。”

“母妃说得极是。”

楚央握着师心鸾的手,含笑点头。

眼看东西都装得差不多了,北靖王道:“不早了,启程吧,路上注意安全。”

目光扫过儿子儿媳,最后落在妻子身上,四目相对,夫妻之间多年情谊自不必说。

北靖王妃点点头,叮嘱道:“政务再忙,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泱泱朝堂,不缺你一个,有什么事白天处理干净。少赴几次宴,多睡几个踏实觉比什么都强。”

北靖王面容柔和,“好,我都听你的。”

他是武将,没有文人那么迂腐扭捏,满朝文武都知道他宠妻,纵然人已至中年,却仍旧会有恩爱之举。在自家人面前,更是不用顾忌太多。师心鸾却是极少见到公婆秀恩爱,不免就多瞧了几眼。

心中暗道,虽然这个公公平时粗枝大叶,脾气也不那么好,倒的确是个会疼人的。

她瞅了眼身侧的楚央,想到他曾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大底多少还是受了些其父的影响。也亏得家教森严,否则估计早就一屋子的千娇百媚,花团锦簇了。

会心一笑,由他搀扶着上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