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鼎宇很是赞同地说道:“就是,我们送圣诞礼物的话,纯粹是赔钱赚吆喝。这些人虽然是潜在的客户,但潜的时间也太长了一些,或许都是年后才成为购买寻呼机的主力军。……,姜新圩,我们就算送圣诞礼物,那也得过几天再送吧,这几天我们就这么白白等待?”
姜新圩说道:“当然不,白白等待有什么意思?我们三个人每天创造价值至少是几万美元吧,就这么在这里浪费?从明天我们就开始送!”
“啊——”苏鼎宇看着姜新圩,不解地问道,“你是在耍我们还是说真的?明天是12月16日,你这么早送圣诞礼物,别人还不说你是傻冒,说你是乡巴佬,不懂洋人的节日冒充自己懂。……,好,你说,明天我们采购什么礼物送给别人?针对的客户群是哪一类?”
姜新圩说道:“送什么圣诞礼物我当然不清楚,但他们的情人……他们的男朋友、女朋友自己知道啊。”
现在这个时候“情人”可不是中性词,而是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小三”,是非常贬义的词,姜新圩脱口而出后立马感觉不对,马上用男朋友、女朋友来代替。
郭倩脸红了一下,但她装着没听见。
出国留学过的苏鼎宇倒是不在乎,他听了姜新圩的话,一时间有点糊涂,但又想到了什么,自然就没有再“配合”姜新圩的对话了,只是说道:“姜新圩,你就别玩什么深沉,就我们三个人,你有什么鬼主意就一口气说出来,让我们猜来猜去,你就显得被我们聪明?我们很不爽。”
姜新圩笑了,说道:“我们像说相声一样,你问一句我答一句,多好啊。……,我的意思就是我们投入一笔钱召集一批本地大学生搞一个活动,搞一个让他们自己赚钱为他们男朋友、女朋友送圣诞礼物的活动。”
苏鼎宇被他这么一点拨,内心更加明白了一些。
而郭倩也隐隐约约知道了姜新圩要干什么,但还是不很肯定,眼睛笑眯眯地看着他。
(求推荐)(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无弹窗对于邮电部准备收录飞讯设备公司编写的无线寻呼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姜新圩也是非常欣喜的。
虽然这个技术标准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专利,三流企业卖服务,四流企业卖产品”重点标准不可同日而语,那个“标准”指的是一系列专利,比如,移动数字通信有gs-标准、cda标准等等,企业要遵循这些标准可不是嘴上说说,把技术弄得跟标准一样就行,你必须先得花出一笔巨款购买这些标准所包含的专利,这样你才能生产设备,才能卖出去,才能接入其他符合标准的设备或网络。
而邮电部这种单项设备标准,基本上就是规定相关技术指标,符合这些技术要求了,邮电部就会发给你入网证,也就容许你的设备接入邮电部所管辖的网络或相关设备。而编写这套标准的企业最多也就是把自己擅长的技术多写一点给别人设点门槛(但也不能太过分让别人一眼看破,不说其他厂家不会同意,就是邮电部审稿的人也把这些内容给出掉或修改掉),让自己得点小便宜,或者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是行业权威,想买设备的时候优先想到你,等于为你的企业做了一次专业性的广告。
仅此而已。
作为穿越者的姜新圩自然不会∧□也不想从中得什么小便宜,把标准有意地往自己企业擅长的技术上偏移,也不会在乎所谓的广告效益,他在乎的是邮电部官方的认可,为他今后推广更先进的技术提供基础。通过这些接触,他有机会将自己的理念更多的输送出去,等到将来自己与外国企业进行竞争时。有更多的国内专家相信自己,支持自己,不会一看到国内设备就皱起眉头认为国外的设备好。
他甚至还设备将来自己能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保护,能够在竞争初期享受比外国企业稍微好一些的待遇,这样就足够了。
同时,他也知道飞讯设备公司之所以能揽到这份辛苦活。能揽到这份让很多企业眼红的工作,肯定是不少人在暗地里帮助自己,在变相地推动飞讯设备公司成为无线寻呼领域的老大。
虽然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能自己单独开发生产无线寻呼发射系统、没有一家企业能开发生产寻呼机。按照原来的历史,国内第一家能够自主生产寻呼机的厂家还得有好几年的时间在。最有资格编写维护规程和技术标准的暂时只有飞讯设备公司,因为他们有这个技术。
但是,技术是技术,给不给你这个机会却是上级领导考虑的事情,而且现在无线寻呼业务还没有大规模开展。国内还没有其他企业,邮电部现在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可以用目前国内技术还不成熟,还需要慎重考虑,还需要观察为由来拖延时间,完全可以等待邮电部自己所管辖的企业掌握了相关技术之后在编写相关维护规程和技术标准。
这个机会难得,也为了跟邮电部方面搞好关系,姜新圩自然一再嘱咐郭倩、朱建华他们认真又认真。嘱咐他们力求公正,力求能对我国的寻呼事业做出正确的技术引导。
同时他也嘱咐冷兰与邮电部的专家多多联系、多多交流。聘请那些专家一起参与。
他自己也是尽量抽出时间来辅导郭倩他们,尽量抽出时间与邮电部的专家进行技术交流。毕竟郭倩和朱建华都不能真正胜任相关技术资料的编写工作,他们两人都只有高中生文凭,也没有跟着他学多久,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了该领域的专家,就真的可以猴模狗样地成了能够指点全国寻呼业技术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