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设计完成

经过这段时间的加班加点日夜苦干,姜新圩终于完成了微处理器的第一期设计,剩下的工作主要是检查、核对和完善,工作量只剩下一小部分了。

所谓的第一期设计,他是将这种微处理器主要定位于寻呼机的数据处理,是他结合上辈子几种寻呼机最完美功能而开发出来的专用微处理器。

一旦这种微处理器生产出来,只要再加一些辅助电路,加上射频电路和辅助设备,如果外壳、按钮、液晶显示屏等等,就可以组成一台性能优异的寻呼机。

当然,这一期的微处理器设计在设计资料上他预留了不少接口,预留了不少功能扩充的位置,将来很容易将它升级到模拟移动手机的微处理器。而升级第二代微处理器的时候就不再花费他如此多的时间了。

“如此多的时间”,这是姜新圩心里给自己工作进度的评判,在他看来自己一个穿越人士,竟然为了一个仅仅用于寻呼机的微处理器花费五个多月的时间,实在有点惭愧。如果这话让那些芯片厂商知道了,那些人恐怕会撞墙而死:“尼玛,你还不知足?你一个人在五个月内完成的工作量都超过我们一个上百人的专家团队所完成的工作量了!我们还有脸见人吗?”

姜新圩是穿越人士不假,但他是人不是神,他一个人之所以能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是因为他省却了大量的前期可行性研究、省去了大量的功能确定等研究、省去了大量的逻辑拓扑等无数种方案的尝试,他真正做的只有一个微处理器从开始立项到最后完成设计的工作量的百分之一,甚至还不到。

所以,他的速度有这么快。

剩下的工作中,他最需要做的、工作量最大的就是专利申请资料的准备,这些专利不但要说明原理还要说清楚专利所需要保护的内容,尽量避免出现与已有专利的重复或重叠,免得将来还要多次修改,甚至还要注意措词和语法,尽量让权利界线清晰,不让后来的权利申请者有空子可钻。

除了准备专利申请资料,并把这些资料尽快寄往意大利east-j投资公司,让已经在那里上班的曾芝芝她们帮他向欧美专利局递交,同时他还得把海里的微处理器设计图纸整理出来,将委托弗兰克尔送到芯片制造商生产微处理器,也就是把图纸变成实物。

弗兰克尔早已经按照姜新圩的请求在意大利以及德国寻找合适的微处理器生产厂家,目前初步物色了三家,剩下的就等待姜新圩去谈判、去确定。

(感谢赫赫威龙的打赏,感谢石头轩华、qfqfqf、赫赫威龙、(三)伏天、燕语呢喃、孤锦、淡意的温柔xh的月票)(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无弹窗“不行!不行!”肖母急了,连忙说道,“你毕业后怎么能去他那家公司?那公司是外国佬的,老板是资本家。~……,你堂堂的重点大学学生,什么单位不能去?……,媛媛,你不会是看他们工资高吧,看他家给马家三千元彩礼吧?”

她苦口婆心地劝女儿道:“……,你是女孩子,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只要每个月有工资就行了,进国营单位多好啊,……,你就是出国留学远离妈妈我都行,就是不能去这种不靠谱的单位,谁知道政策会不会变……”

……

姜新圩可不知道肖家发生的事情,此时的他和几个公司骨干正在商量公司来年发展的问题,除了安排有关电话机、无线寻呼发射系统的生产,安排单晶硅的生产。他们还一起认真讨论了有关在公司建立财务监督问题,一致同意姜新圩提出的、由孙进才、文念词为头组建具有二级法人地位的会计事务所的建议,由他们专门负责包括总公司在内的所有单位的财务核查,具有调查一切账务报表和资金流向的权力。

当天晚上,苏鼎宇他们在姜家吃了晚饭之后就离开了。因为姜新圩还要去伊阳市给某些领导拜年,他没有随车前行。

直到正月初八,姜新圩才正式回到紫安市的公司上班,即使如此,他还是参加了政府部门和自己公司举办的几个会议,忙忙碌碌了三天,终于静下心来进行微处理器的开发。

就在姜新圩埋头设计微处理器的时候,远在万里之外的苏联正在发生剧变:此时苏联经济越来越糟,1991年年初苏联国家统计委员会并没有如往年一般发布上一年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基本状况重要指标的报告,老百姓开始慌忙储存各种各样的商品。国民经济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商店里的货架都是空荡荡,社会上犯罪猖獗,企业失业严重,民族冲突如地震似地突然冒出,走在街上的行人都是愁眉不展的。

到了3月28日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其他一些城市举行了大规模的群众大会。戈尔巴乔夫政府宣布派军队进入莫斯科。用大量军车包括装甲运兵车封锁市中心保护政府机关。而煤矿工人的罢工也在全国蔓延开了,工人开始有组织地冲击政府机构……

“否定苏联的过去,崇拜西方的一切”成了一种主流思潮,梅奥妮刚刚在苏联设立了的east-j投资银行一下吸引了无数苏联人的注意。在姜新圩的建议下,east-j银行不但给前来办理业务的顾客准备了免费的热咖啡、免费的可乐,还对大额存单用户赠送诸如衬衫、小收音机、钥匙挂件等纪念品。

在银行大厅里,站着几位统一着装、相貌美丽、态度热情的靓女业务引导员。而大厅又配有迎宾区、等待区、业务办理区,窗明几净的大厅里还装有大功率空调,空调柜机不断吹送着令人舒适的暖风。暖风里还含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淡淡幽香……

这一系列布置和安排都是姜新圩照抄二十一世纪国内银行的做法,用书面形式写下来发给梅奥妮的。这种服务质量别说在苏联,就是在欧洲也是先进了好多年,欧美银行现在都没有做到这一步,自然让苏联人耳目一新。

要知道现在的苏联无论是商店还是银行,都是国有的打主流,他们看到的营业员都是冷冰冰的模样,因为物资缺乏。都是顾客求着买东西,以至于营业员们都是昂首挺胸趾高气扬。态度没有不恶劣的,说话完全是一副“你爱买不买、爱办不办”的样子,能够办好业务、能够买到东西就已经让顾客谢天谢地了,哪敢还要其他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