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悬殊比分

这些工人慢慢接受了姜新圩技术不错这个事实,虽然这个事实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人少了,姜新圩就吩咐黄喜贵将电话机图纸拿过来,让大家一起研究一起了解。

这些人都浸淫电子领域多年,对并不复杂的电话机电路图很快就了解得七七八八了,姜新圩讲解的重点是那些芯片,述说着它们的功能。

通过这些技术交流,姜新圩和技术人员相互都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真正认同了姜新圩。而姜新圩也发现这些人在技术上都算不错,至少有几个人能甩邮电器材公司那几个技术员一条街。

老厂有老厂的本钱,老技术员有老技术员的绝活。

为了更加镇住厂里的技术人员,姜新圩主动挑起了一场战争:让自诩技术好的人同他一起比赛维修邮电器材公司送来的不合格电话机。

结果,这次短短两个小时的比赛让所有的人,包括魏厂长、苏鼎宇,都对姜新圩佩服得五体投地。

因为在同样的两小时里,姜新圩一人修好的电话机竟然高达二十六台,几乎每五分钟一台。而其他十几个参与维修的师傅们一共才修好了二十七台,其中维修数量最高的舒庆生——也就是那个出言质疑姜新圩的中年人——不过修好了五台。第二名是黄喜贵四台。

26:5!

一个足以让全厂技术人员汗颜的比分。

{}无弹窗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超级电信帝国》更多支持!

不少工人和技术人员开始思考邮电器材公司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也思考自家工厂怎么才能避免有合格图纸却生产不出合格产品的尴尬。⊥也有一些没有思考,而是左看看,右看看,希望自己的同事能马上回答姜新圩的问题,最好是能反问几个问题,让这小子哑口无言。

刚才那个出声的中年人对着姜新圩问道:“我可以说几句吗?”

姜新圩笑着说道:“请说。”

中年人说道:“如果你们两个刚才说的正确,那我认为他们之所以生产不出合格产品,是因为缺少一个掌握全局的经验丰富的技师,面对性能不一的电子元器件,他们无法计算出一套符合实际需求的参数,只能死板地按设计图纸进行装配,出了问题只能围着出问题的地方进行修理,根本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姜新圩心里不得不感叹到底是国营老厂,里面藏有不少技术和生产管理方面的高手,虽然他们也许不是科班出身,也许没有什么显赫的文凭,但他们经验非常丰富,能够用最劣质的元器件做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他们没有到过邮电器材公司,仅仅凭苏鼎宇和自己的几句话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不错,邮电器材公司之所以做不出合格产品,就是没有经验丰富的技师,就算知道国内采购的电子元器件性能不一、参数不一,也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

他们的解决办法无非是两个:第一个方法就是强求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一定要优质,宁愿花费高昂的成本来强求统一。第二个方法则是拿着性能差异很大的电子元器件强行进行拼装,组装出来的电话机没出问题自然万事大吉,马上出厂销售,出了问题就进行修理。

第一种方法显然不现实,不说邮电器材公司本身不是独立的法人,没有权力拿出巨额的资金不顾成本地采购优质的电子元器件,就是他们真的有这么多钱,在国内也没有办法买到性能统一的电子元器件。

至于去国外采购?买少量国内没有的芯片还行,想想办法也许可以实现,但从国外采购所有电子元器件,嘿嘿,做梦吧。国家外汇如此宝贵,不说你是一家三产业小企业,就是大型军工企业,国家也不会容许你们这么干。

这样一来,邮电器材公司就只能采取第二种办法,那就是从国内采购了元器件之后强行装配了。少数合格的自然就卖出去了,而大多数不合格的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修理一番,修好了再拿出去卖,修不好就只能当废品处理——堆放在仓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