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要报之以礼胜之以武!”
也就是用合乎礼仪的方式来报复仇人,再以武力堂堂正正地击败他!
秦枫又举了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名的两个例子!
伍子胥助吴灭楚,自杀父之仇,至报仇雪恨,足有三十年!
越王勾践自灭国,屈身吴国夫差为奴,至卧薪尝胆,终灭吴国,成为一方霸主,亦有十八年!
而这两者皆是秦枫“报之以礼胜之以武”最好的佐证!
无论是后世的历史书,还是中土世界的历史,都给了这两位极好的评价!
“故君子不求谋而成,但求合礼、胜武!”
秦枫的这最后一段,看起来似是画蛇添足,实则是写给稷下学宫的复仇派看的!
他写完最后一段,顿了顿笔,总结全文说道。
“经世而致用,乃儒道君子孜孜以求,以求内圣而外王,以行王道,恩泽天下……”
“而复仇之事,裁决不义,极易令人欲令智昏,所行悖逆!”
“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秉持礼义,以义为先,且报之以礼胜之以武!””
“此论虽言为复仇,实言治国,亦谈经世致用之道,当秉持礼义,方使践行内圣外王之道,不使本心偏移!”
秦枫写到这里,谦虚地在最后写道:“一孔之见,以飨诸君!”
这样一来,因为一个总结性的结尾,整篇大复仇论中看似联系不紧密的四个论点就系统性地融入了经世致用,内圣外王的范畴上来了!
秦枫搁笔,深吸一口气,却见张泽沐的试卷居然还没有写好!
这小子已经写了整整三张纸了!
就在秦枫搁笔,想跟他说几句话的时候……
“喀拉!”一声,秦枫搁着大复仇论的桌案骤然从中间被压断了!
就好像桌案上放着的不是一张轻飘飘的墨纸,而是一块千钧重的条石一般!
听得这一声脆响,一直埋头写作的张泽沐也是一惊,下意识地朝着秦枫看来!
可是这一看,他就惊呆了!
“啪嗒”一声,张泽沐手里抓着的毛笔都砸落了地上!
“文重千钧,字如赤金,师尊,你的文章怎么……”
去÷小?說→網』♂去÷小?說→網』,
秦枫写下大复仇论的标题,思绪便如同泉涌一般流淌了起来!
秦枫先阐述了“复仇”一词的由来,以及儒家经典中对此的解释……
其后阐述“复仇”,尤其是为血亲“复仇”,是孝的一部分,也是区别人与禽兽的区别!
第二段,秦枫阐述孔圣“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之问,引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论述……
又加了后世朱熹对这段话的阐述:“譬如人以千金与我,我以千金酬之,便是当然。”
“或有人盗我千金,而吾亦以千金与之,却是何理?视与千金更无轻重,断然是行不得也!”
意思是,如果有人赠我千金,我也用千金酬谢他,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如果有人偷了我千两黄金,我却还把千两黄金给他,这是什么道理?
这不等于这一千两黄金都无足轻重了?这肯定是不行的!
连在后世历史中,几乎被称为孔孟后儒家“又一人”的朱熹都觉得这是行不通的!
秦枫又接着写道:“以得报怨,于怨者厚矣,而无物可以报德,则于德者不亦薄乎?”
“故君子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仇不报,非君子也!”
以这一句话作为第一大段论述的结果,秦枫自己也觉得十分满意!
第二段论述,秦枫锁定的论点是“儒家复仇的标准,当以义为先”!
这一段,秦枫以自己的理解结合后世的是非观写道。
“若血亲无辜被戮,虽刀山火海,也应报复此仇,死不旋踵”
“若血亲叛国逆种,万人唾骂,子孙当以此为耻,更何谈复仇之事?”
“而倘若有人不义,则天下人皆可向他复仇!”
“庶民如此,君王亦是如此!”
秦枫又举了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例子写道:“葛伯放肆不去祭祀掠杀送饭的童子商汤便为这个童子而征讨葛伯……”
“四海之内却一呼百应!”
“为一匹夫复仇,讨伐不义,并被孟圣推为圣举!”
秦枫写到这里,在第二段的结尾又着重写道:“武家复仇,往往为泄愤株连子女亲友乃至仆从,但儒家复仇,则与之迥异……”
“春秋公羊传曰,取仇身而已不得兼仇子复将恐害己而杀之。”
“以武家视儒家之复仇,几如斩草不除根,有妇人之仁!”
“但我儒家君子若赶尽杀绝,与血手武家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