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宋宝山当初为什么放着行当里的强门巨阀不去扶持,偏偏就看上了几乎被行当遗忘的张家人。
因为阴差是不能说谎的,所以,最初宋宝山扶持张家的时候,就明确告诉张家家主,他的扶持是有条件的,那就是需要以张家人为容器,为自己培育虺丹。张家当时已经没落不堪,为了能延续香火,外加急于在行当里闯出一番名堂,便接受了宋宝山的条件。
之后就有了宋宝山召鬼卒,为张家人提升修为的这段往事。
不过张家人并不清楚自己的修为为什么陡然提升,还以为宋宝山真有逆天改命的神通。
直到仉家联手行当中的大宗门阀将宋宝山俘获,宋宝山的阴差头衔被摘除,张家老家主才知道自己上了宋宝山的当,被宋宝山这么一折腾,张家人的修为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在鬼卒离开人间以后,由于魂魄已经遭鬼卒蚕食,毕生无法修行。
那一代张家人,就这么废了,还险些导致老张家彻底断了传承。
这便是宋宝山伏法以后,张家加速衰落的原因。
原本就是个没落不堪的老世家,再加上大量传承断传,想要再次崛起,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老家主还有最后一丝奢望,那就是借助体内虺丹,让天资优异的后人获得鬼身,进而成为世间罕见的鬼修。
在这片遗书的最后还写到,如果苦于没有鬼修传承,而张家又到了几乎消亡的存亡之秋,张家后人只能违背天道,去追寻长生。
有了天阴体质,张家人还却大阴之血和肉身成钢,锦缎中清晰写出了仙人墓的位置,并提到,宋宝山曾潜入那里寻找九十八具阴尸,但却不知道被何人捷足先登,他抵达那里的时候,阴尸已经失踪。
老家主提到,这些阴尸,很可能是被石家人取走了。
至于这个石家,是不是实用所在的那个家族,似乎没有定论,但我觉得八九不离十。
另外他也想到了肉身成钢的办法。
锦缎中提到,在隋唐年间,小龙潭的羽山居士曾研创出了一种换魂术,可以将自身魂魄与他人互换,但这道术法已经失传,也不知这世上还有没有这种传承的书卷复本。
虽说他没有明文写出张家后人得到这道还魂术后该怎么用,但其目的已昭然若揭。
找到还魂术,和具有钢骨体质的人换魂,就能得到长生。
天阴体质和大阴之血合二为一,能够强化魂魄,保七魂不入轮回,然后再以魂养身,让肉身不腐,只不过寻常肉身无法承载如此强悍的魂魄,光是魂魄中附带的念力和灵韵,就能在几天之内摧毁筋骨血肉。
普天之下,能够承载这种魂魄的体质,只有钢骨铁肉而已。
这位老家主可以说是机关算尽啊,只可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终究没有想到,自己体内的那颗虺丹,竟然是个残次品。
这东西不但无法让后人得到鬼身,对于其他追求长生的人来说,也没有太大意义。
连同当初宋宝山抓回来的不周山门人,也因为常年无法吸食人血也变成了怪物。我想,这位老家主的尸身确实是在三百年前就被放入地下了,后来张家人发现他身上的虺丹炼化失败,无奈之下才造了那么一座墓穴,将长毛怪永远困在里面,并举家迁移。
以张家当时的家境,已无法保护这段家族秘辛,除了举家遁走,没有其他选择。
是想,如果让别有用心的人知道了这个秘密,张家将会面临怎样的困境,这群人掌握了长生的秘密,但由于实力不济,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待宰羔羊。
你问我,张家人为什么不直接杀了长毛怪,反而要将其困在地下?那是因为张家人对它还有一丝期待,毕竟只要留着它,张家人还有可能培养出第二颗虺丹,并藉此进入七十二鬼修的行列。
所谓七十二鬼修,其实就是鬼修一门按照地煞分出的七十二个小法门,从古至今,行当里共出现过鬼修一百一十三人,几乎每一个都是顶尖高手。可以说,只要能成为鬼修,就相当于一只脚踏上了行当巅峰。
张家人心里很清楚,自身传承不行,那就只有培养出一个在行当里拥有足够话语权的高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光大家族门楣。
现如今行当里也有五个鬼修在世,远得不说,老左的师伯赵宗典就是当今行当里的天字一号鬼修,我曾听老左说过,如果单论修为的话,他这位师伯应该不在他之下。
不过论实战能力,肯定是老左高出赵宗典一头,毕竟赵宗典上了年纪,比不上正值壮年的老左也情有可原。
俗话说得好,拳怕少壮棍怕老狼。不过老左比较特殊,既是少壮,也是老狼。
将锦缎重新叠好,我不由地长吐一口浊气:“能找到这匹锦缎,也是咱俩的天命造化。”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墓里找到类似的东西了,断魂乡里的旧日记,金家老宅的蓝金盒子,再加上如今的千年锦缎,除了那本日本人留下的日记,不管是蓝金盒子,还是这匹锦缎,其出产年代都远远早于写下文字的年代。
这让我隐隐有种感觉,仿佛在千年前,就有人在对抗我现在正在对抗的东西,直到现在,他们依然在为我提供帮助。
但我也说不清,这究竟是不是一种无谓的错觉。
这时吴林开口问我:“这个小龙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以前我为葬教做事的时候,就常常听说这个地方。”
我想了想,说:“小龙潭啊……怎么说呢,它也不是一个具体的门派,就是个灵韵很富饶的地方,不起眼,一口不大的水潭,一座两千年前的古亭,还有一片翠竹林,就是它的全部。不过回头想想,这地方还真孕育出了不少能人异士,我听二爷说过,张真人他们能有现在的道行,也得益于年轻时在小龙潭窥见了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