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淮山对于危险有一种非常敏锐的直觉,如果他说青石碑后面潜伏着危险,我一定会信,可他现在的话,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正巧陈道长也走过来了,他来到我身后说:“咱们得找个高一点的地方,看看这一带的风水。那个么,我和这个姓李的孩子一样,一看到那个青石头,心里就杠不舒服来。”
他说话的时候,我出于礼貌,就将视线转向了他。
在转头的一瞬间,右眼的视线掠过陈道长的背,落在了地面上,就见地上散落了很多大块大块的石头。
可当我定睛去看的时候,那些石头却又消失了,代之以一段段从上空塌落下来的碎泥。
错觉?
不对,我很确定他刚才没有看走眼,地面上确实出现了不少石头,而且回想那些石头的形状,都是四四方方,它们应该就是拿来垒砌渠墙的建材。
我特意揉了揉眼睛,又朝石料出现的位置多看了一眼,确实只有落泥。
怪了!
如果那真是错觉,不可能如此具体,如果不是错觉,那些石头现在又去了哪儿?
陈道长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小二爷,诶!跟你说话呢,你怎么还走神了捏?”
我这才回回神:“啊?您刚才说什么?”
陈道长叹了口气:“我说,找个制高点,观一观这一带的风水走向。”
我点头。
随后我们就爬出灯渠,找了一个约莫五六十米高小山包,由于葬龙谷的整体地势就是一个中空的盆地,屹立在谷旁的这座小山,就算是整个葬龙谷海拔最高的地方了,镇在这里,谷中风水走向可尽收眼底。
陈道长显然是风水堪舆方面的高手,他站在山顶上张望了没多久,就一口断定,这地方分明就是个望天墓,而且是个人造的大凶墓。
我也是在听他这么说了以后,才看出葬龙谷确实是个望天墓的风水构造。
望天墓,说的通俗点,其实就是建在地面上的墓穴,这种墓有两种,一种是先在地上挖出墓穴,但最后不封顶,就让墓穴这么暴露在风吹雨淋之下,另一种则是连地穴都不挖,直接在地表上建造墓室,而且所有的墓室都不封顶,这叫墓不归穴、尸不纳阴,大凶!
但也不是所有的露天开封墓都被称作望天墓,要建造出望天墓,还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在墓的附近,一定要有一处名为“白虎过堂”的风水局。
所谓白虎过堂,就是西山东走,墓地西侧必有高山,山脉西高东底,在风水学里有句话,叫白虎过堂,必有早亡,就算不建望天墓,这种风水格局本身就十分凶险。
而在整片谷地的偏西位置,恰恰就能看到一座人为搭建的石山,山势西盛东衰,山脊参差不平,看起来十分扭曲,恰恰就形成一个人为布置的白虎过堂局。
更诡异的是自从越过坟包以后,鬼眼的视野也变得越来越狭窄,到现在只能看到方圆一两百米的光景了。
关键还只限于能“看到”的程度,多数情况下只能看到一点轮廓,只有十米视距内的景物是清晰的,除此之外就是一大堆模糊的轮廓和飘乎乎的黑暗。
真的,在我的视觉中,大段黑暗仿佛潮水一样慢慢浮动着,给人一种极不稳定的感觉。
我问黄玉忠:“老黄,你能看到远处有什么吗?”
黄玉忠摇头:“就是黑乎乎的一片,而且那股黑色还在一下一下地动。”
这时我爸开口了:“看不清就对了,这一带聚集着一片沉压的灵韵,那股灵韵就跟沥青似的,粘稠得很,但还会慢慢地涌动。”
他正说着话,我就听到老左那边传来“咔嚓”一声脆响。
老左好像踩到了什么东西,猛地停了下来,朝脚下观望。
片刻,他抬起头来,冲着前面的人吆喝:“快撤……”
“撤”字都没等说利索,我就感觉脚下好像有个巨大的板子被压断,先是隔着土层传来咔嚓一声,紧接着,地面就急速下沉了将近半尺。
我靠,什么情况!
在场的人几乎都做出了同样的动作,就是低头朝脚下张望,但谁也不敢乱动,生怕动作太大会导致脚下的土层全线崩溃。
沉静只维持了不到一秒钟,在这之后,就是一声土层断裂的巨响,所有人同时脚下一空,全都开始急速下坠。
在下坠的过程中,我看到地面塌出了一个宽四五米,长达八九米的长方形洞口,碎石下落三四米后就被弹飞了起来,显然那地方应该就是地面。
看到这一幕,我赶紧大喊:“两米落地!”
当时我们还差两米就能双脚着地。
好在在场的人也都是久经沙场,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大家同时做出了缓冲动作,落地时除了李淮山因为没稳住重心侧着倒在地上,其他人都得以平稳着陆。
刚才极速坠落让我有点懵,过了有小片刻才清醒过来。
这是一条长满野草的隧道,半截露天,半截埋在地下。
刚才我们站立的位置,刚好就是露天区域和地下部分的交界初,这地方的隧道顶端只用一层比较薄的天然土壤盖着,按说土盖的承重能力也还可以,一两个人站上去没什么问题,可问题就在于我们人太多了,一千多斤的重量全压在上面,不塌才怪了。
说来也怪,经历过这次坠落以后,我那只鬼眼的视力又恢复正常了,方圆五百米内的种种光景尽收眼底,另外我现在也能感应到老左身上的精纯灵韵,已经飘在露天隧道中的浓郁阴气。
我爸走过来,抬头看了眼镶在夜空中的半月,开口道:“咱们这是正式进入葬龙谷地界了。”
“卧槽,什么东西,硌死我了。”李淮山一边从地上摸爬起来,嘴里一边还喃喃地抱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