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深人静,冷风直刮着他的脸的时候,吃上这么一碗热到肠子里去的阳春面,是极好的事。
周星星马上起身。
“我要一碗。”他坐下来。
很快,面来了。
他吃的很慢,从来没有人,好像他吃面那样,不是趁热吃的,他仿佛就是故意要等面凉了再吃似的。
他把面的热气,都吸进自己的身体里,等面的热气散发的差不多了,他也快吃完了。
一碗面,在秋冬时节,对穷苦的人来说,就是一个火炉。
可以御寒,可以暖心,也可以打发太长的人生。
他吃的这么慢,周围的人都用吃惊的眼光看他。
他长的并不象穷小子啊,他颧骨高耸,眉清目秀,分明就是富贵像。
明白事理的人,都不会去笑话少年穷,因为少年是不能嘲笑的。
嘲笑往往就是他们奋发的催发剂。
第三卷 万亩田 第277 晋州
正
感谢“淡然如湮”!回来就好烟儿。
可周星星并不回视他们。
他只安静的吃他的面,面吃完了,再叫一碗。
与其在这么寒冷的夜晚,被风吹的全身发抖,还不如不停的吃面。
他还可以更好的想念他那个会做面的父亲。
当杨府大门打开的时候,周星星背着包袱,走过去对门阶前扫地的护院说:“我是来见杨大人的。我是要来应征的。”
杨康曾经吩咐过护院,若是有人才直接来杨府门口等候,也不能怠慢,要指点他去莫愁湖馆驿的路。
护院果然是那么做了,还递上热乎乎的馒头给周星星,“这个,你拿去吧。我们大人吩咐过的。”
“不,我不饿。”周星星吃了一夜的面,并且他有银子,“我不是来要馒头的。我要见杨大人。”
这时,护院才正眼看了下面前的这个寒门青年。
他苍白没血色的脸,背着一个不怎么重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