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就把水买到某鱼上,旱灾就买些水泼洒在那片大地上。

两年下来,大清的子民们已经知道了,发生洪灾、旱灾不要怕,只要在官员们的领导下,向“无名之神”真诚的祭祀祈祷,那就能收走洪灾或者是降雨。

再加上因为之前“女性地位提升政策”的顺利推行,白轻音将地瓜、土豆和玉米三样高产农作物下发,于是两年后的今天,几乎家家户户的百姓都能吃饱饭了。

所以,白轻音如今在民间的声望,堪比圣人。

至于康熙,他的声望却一天不如一天了。

因为,大概是重生使人失智,所以康熙为了挽回声望,所以对于求雨一事,有想出了昏招。

一开始发生旱灾的时候,康熙都拖着,掐算着时间,计算着什么时候来雨,然后他自己前往龙王庙求雨,但是地里的苗都要干死了,谁有心思等康熙掐着时间去求雨啊!

更何况康熙虽然因为前几世的缘故,记住了干旱地区什么时候下雨,但下多大的雨他不知道啊!

干了两三个月的地,最终下了一场毛毛雨,地里的苗怎么可能缓过来呢?!所以康熙很快被民间冠上了“不靠谱的求雨皇帝”之称。

私下里,百姓们都偷偷议论说,康熙是个好大喜功的,为了彰显自己也有神明眷顾,所以干旱之时,会派钦天监的大臣们掐算干旱之地的下雨时间,然后掐准时间举行求雨仪式,假装这雨是自己求下来的。

但实际上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都知道!

而且这不靠谱的求雨仪式还费事费力、劳民伤财!

大清的求雨仪式非常繁琐——

首先康熙,要去龙王庙祭拜行礼,之后,要在几天之内不吃肉、不近嫔妃;皇帝及其身边的太监每人身上挂一玉牌,上面用满汉文字写着“斋戒”二字。

第二天一早,皇帝来到一座厅堂之中,早有一太监手持一大柳枝跪在那里。皇帝及太皇太后、太后每人折一细柳枝插在冠冕上,太监宫女也各取一枝簪在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