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对此自然是保持不听,不去,不同意的“三不”原则,宛如当年对董鄂妃着了迷的顺治一样,可把大臣们给急坏了。

最终这场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战争,到康熙提出“女子可建立女户”的政策后,终于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朝廷上是有不少汉臣和喜好汉文化的满族臣子,因着宋明两代被曲解魔改了的“儒家文化”影响,认为女子应该“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让女子作为一家之主,建立女户什么的,在他们看来,那可真是天下之大不韪!

所以这些朝臣们可以说是拼死反对康熙这个政策。

一个个纷纷表示,康熙下达这种政策,那就是亡国之兆,他们绝对不能眼看着康熙这般糊涂,要是康熙真的下达了这种政策,他们就撞死在这大殿之上。

而且这些大臣后来坐在一起一琢磨,觉得康熙之前从来没流露出类似这种想法,那如今为什么突然冒出了这么荒谬的想法呢?

顺着这个思路一想,这些大臣顺势想到了白轻音身上,觉得一定是白轻音的妖妃在一旁吹耳边风,才让皇上有了这种荒谬,动摇国之根本的决策!

福贵人?!哼!妖妃!后宫干政!去死!

接下来,群臣们一边反对“立女户”的政策,一边纷纷上奏“处死妖妃”。

民间也开始流传起各种歌谣,都是在批判诋毁白轻音,说妖妃如何如何祸国的。

一时间,“福贵人”变成了比肩妲己,恐成吕后、武后的祸水妖孽。

这些东西,传得沸沸扬扬,也传进了白轻音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