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3页

如果再能拿到一枚诺贝尔奖的奖章的话,杨锐觉得自己在国内学术界都不会有什么麻烦了。

横趟说起来有点太嚣张了,但实际上就是这么嚣张。

不过,要拿到这份诺贝尔奖,杨锐是需要国内配合的。换言之,杨锐差不多得要在国内先横趟一轮,才有可能拿到诺奖。

不是所有诺奖学者都得如此。

总有些诺奖学者是没有获得国内的支持,但是得到诺奖的,尤其是第三世界的文学家,经常如此。

然而,杨锐并不是所谓的文学家,他是自然科学家,他的年龄和经历,也不允许他这样得奖。

所以,接下来就是看杨锐的盟友的了。

看杨锐这几年在国内的刷脸,是否成功了。

换言之,回到国内,杨锐是终于可以真的做一把子魏晋名士了。

翌日。

瑞典代表团如期抵达。

秦修成和聂良平作为才去了瑞典的外交人士,也被拉进了欢迎队伍,站在第二队列里,等着召唤并摆排场。

第一序列里是外交部等多个部门的高级干部,站在最前的正是乔办和863的负责人朱院士。

这样的阵容,用于接待学术团体,已是相当超标了。

秦修成看着就觉眼热,不禁低声道:“外交对等也不管了。”

聂良平去了一趟瑞典回来,人变的更内敛了,淡然道:“对方全是科学家,又如何算对等呢?”

“里面不是有许多学校的行政人员吗?”秦修成也知道自己说的不对,迅速改口道:“我知道瑞典的学校没有行政级别,不过,这摆明是在给杨锐助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