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纳·皮沃在采访的时候一点也不吝惜自己的赞誉之词,同时也非常幽默地说道:“我们聚集在一起谈论究竟哪本书可以入围的时候,都是说我不喜欢这个,这本书有什么缺点。但我们在谈论《海伯利安》的时候,都是话大量时间交流这部作品里面让我们欣喜的、出乎意料的部分。”

显然每个评委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评委偏向现代小说,有些人又偏向古典主义作品,显然《海伯利安》在某种程度上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其实这也不足为奇,本来这就是一个建立以神话为基础的故事,海伯利安是希腊神话里面的神,法国文学也受到过希腊神话的影响,不少作品都跟希腊神话有关系,所以对小说的接纳程度比较高!

另外,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曾经就古希腊神话为题材写作过长诗《安迪密恩》,但《海伯利安》这篇长诗还没完成就去世了。

法国人最是浪漫不过的了,济慈在法国作家心目中拥有非常不错的地位,所以林翰的这部《海伯利安》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自己人写的!

相比起欧洲地区对古希腊神话的接纳程度,中国内地乃至亚洲地区对于这种文化传说就要接受力弱一些。

所以《海伯利安》在横扫了雨果奖、轨迹奖、西班牙科幻小说首奖、日本星云奖、法国宇宙奖、英伦科幻奖、科幻纪事奖等科幻类的大奖之后,终于把“魔爪”伸向了主流文学奖项!

这部小说在欧美地区的声誉非常高,很多人都觉得这与其说是一本科幻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古典文学作品,科幻只是其文艺内核的外套。

《海伯利安》的这次突破具备有双重意义,再加上它的销量也是所有提名者里面最高的,所以受到媒体的关照偏爱也很正常,毕竟很多读者根本就没看过其余书!

跟它一起提名的另外十四本小说都是正儿八经的主流文学作品,其中法国伽利玛集团有多部作品入围,让·哈茨费尔德、艾迪·卡杜尔、布瓦连·桑萨还有得奖呼声最高的娜塔莉·阿祖莱等六人都来自这一家集团。

《不可能的恋人》、《2084》、《语言的第七种功能》、《突然,独自一个人》、《掌握我的夜晚》、《指北针》、《在小国家》等作品领衔着得奖赔率榜,《海伯利安》因为作者国籍以及作品类型的限制,只是屈居在第八位,算是比较中间的位置!

读者们虽然喜欢它,但是自身的劣势太严重了,115年历史上拿走龚古尔文学奖的外国作家人数两只手都能数得过来,除非是具备相当大的优势,否则评委们还是喜欢考虑本国的作家。

……

《海伯利安》拿到龚古尔奖的提名之后,网上、现实里面有非常多的人为它、为林翰感到高兴,但也有人表现得酸溜溜的。

就像是唐子尧,他曾经以作品《善心女人》一文震惊文坛,在获得了诸多赞誉之后便沉迷到互相吹捧里面,很久没有写作出好的作品来。

在他看来,年少得意的林翰就是纯粹的运气好,会炒作,会宣传自己而已,其实文章写得并不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