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他们通过这几部科幻小说找到了来自青春时代的自己,甚至还有些人在看过了林翰的这几部电子书之后萌生出收藏实体版的想法,并且付出了行动。
林翰的科幻作品在一天时间里面销售额达到了20万人民币,就连那些短篇小说都有不少簇拥者,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
在这些小说的书评区内,关于剧情的讨论非常多,一些打广告的帖子就被管理们及时删除,卧虎藏龙的读者多了去了,原本在豆瓣读书上面的那些书评分析贴就足够完善,可知识面广博的读者依然有非常多新鲜的见解。
同时翰林院论坛也在尽量招新纳贤,作为一个读者自发运营的论坛,这里已经成了林翰读者的根据地,每次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来还没有哪个作家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读者不求回报的支持着林翰,这些骨干支撑起了整个论坛,让慕名而来的吃瓜群众们感觉像是回到了家一样。
林翰的小说销售势头都还非常不错,尽管新书还没有出来,但他小说的长线销售能力着实恐怖,年初的《我,机器人》至今还能在实体书月销售榜前五十晃荡,承受住一波又一波的新书冲击。
一本本同期的小说都已经跌出排行榜外面,可他之前发售的小说就像大海里面的扁舟,随波荡漾,但就是不会下沉到海底。
沉迷码字,日渐消瘦。
伴随着音响里面舒缓的音乐,林翰的精神高度集中,他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新书上面,双手如同穿花蝴蝶一般在键盘上面飞舞着。
来自班得瑞的音乐让林翰如同置身在阿尔卑斯山林之中,采集自然的声音,每一声虫鸣鸟叫,每一缕流水淙淙都让人放松紧绷的神经。
虽然关于班得瑞有些争议,可林翰并不想理会那些东西,音乐这种东西自己喜欢就好。
正当他写得正开心的时候,手机的微信提醒却悄然响了起来。
林翰随手按了一下保存文档,然后自己用指纹解开手机,查看起具体的消息来。
“刚刚我们整理工作邮件,发现《读者》杂志还有《意林》都给你发来过邮件,他们想让你的作品发布在杂志上面,我把邮件转发到你的个人邮件里面,自己查看一下吧。”
将近十秒的语音消息让林翰听得很舒服,他按住屏幕回答说道:“我看看邮件,等会儿给你回复吧。你现在忙什么呢?”
“现在坐在《vogue》的摄影棚里面,跟别人沟通明天拍摄时穿什么服装,无聊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