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见众人都若有所思的看着自己,董卓又道:
“这只是其一。
其二,朝堂之上,,庸庸无碌者,欺世盗名者,多如过江之鲫。
而背后袁氏四世三公,累世之望,不破不立,本官不立威,不能服众矣。
废帝立新,以从龙之功,方能威震朝野上下,四海十三州!
届时,吾再行选贤举能之事,想来无人可阻,亦无人敢阻。
这样一来,党锢之争,受难之士,可得以解救,而卓能令其居高位,朝堂上下,无人敢言不!
也能使天下间,有才能之士,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他说这么多,不为别的,该因他眼下迫切需要蔡邕的名声,替他张目。
他欲借着蔡邕士林之名,来告诉全天下士人们。
尤其是被党锢之争迫害之士,还有散落天下的贤才名士们。
凡跟他董卓者,有大官可做,有荣华富贵可享,统统都有!
且,他了解蔡邕的过往事迹后,越发重视蔡邕之才。
不然,换一个人,他才不会解释这么多,没必要,要么服,要么时!
敢与他董卓作对,那就是找死,他就要行雷霆手段,将其斩杀殆尽,以威震之!
常年跟羌人打交道的董卓,很小就明白一点。
只要他够狠,他狠到所有人都怕他,都惧他,他在安插大量亲信,收罗和培养亲信,就能牢牢控制利用羌人。
而如今,他观吕布,观韩馥,乃至蔡邕也是被他凶威逼来。
亦或者,整个西凉帐下,尽皆如此,莫不如是,甚至连四世三公之后的袁绍,也畏惧他的凶狠。
“明公所言极是,如今朝堂局势,当行以雷霆之法,辅以霹雳手段,震慑宵小,威震宇内,行之有效。”
拱拱手,李儒非常有默契的配合道。
二人一唱一和。
蔡邕默然了,点了点头,他被说服了。
他只觉得董卓和李儒的话里,确实有道理。
隐隐觉得又有些不对劲,但哪里不对劲,他久离朝堂,一时半会想不明白。
“董公深谋远虑,若此举行得通,朝堂污秽之气,一扫而空,实乃社稷之福焉,黎民之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