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也都看着墨菲,等着斯坦顿党徒的党魁发号施令。
“你们还是别掺合到里面。”墨菲不想给自己的朋友们带来麻烦,“我能应付过来。”
小罗伯特·唐尼几个人没有说什么,但离开波浪庄园后,却没有置身事外,纷纷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对墨菲的支持。
当天晚上,小罗伯特·唐尼更新了自己的推特。
“在世界影史上,观众模仿电影人物实施犯罪的案件这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在这样的惨案面前,任何仅针对一部电影的批评都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电影中暴力的存在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现实本就并不完美。”
就像他说的一样,在北美历史上,与电影有关的惨剧绝对不在少数。
比如2008年《返老还童》放映时,一名影迷不断为影片高呼喝彩,引得旁边的人非常不耐,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后者果断逃出手枪,向前者射击……
其实去谷歌上面一搜,因为电影而造成的冲突层出不穷,死伤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或许,原本是休闲娱乐的看电影,有一天真的会变成被夺去性命的“极限消遣”。
后面,乔纳·希尔和塞斯·罗根等人也通过各自的渠道力挺墨菲,虽然这未必有多大的作用,但可以向外界显示斯坦顿党徒的立场和团结。
尽管在发动舆论跟天主教方面打嘴仗,却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哪怕是墨菲也无法否认,进入新世纪之后,由电影引发的死伤情况正在加剧。
为什么在过去清晰的现实与梦境的区别,现在却开始变得模糊,甚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力分辨梦想和现实的人?从一定程度上说,这和互联网造成的新的意义世界有关系。
在互联网出现以后,现实与虚拟的差别越来越小了;而技术生产的方向更是,彻底消除这种差别。
特别是电影借助互联网的宣传营销方式,非常注重互动和参与性,这能明显的增加参与者的代入感,相应的,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电影是什么?简单而言,就是造梦。”
心中这么想,但墨菲不会这么说,从做出回应以来,他一直在亲自更新自己的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