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太子令!灵州总管李道宗接令!”
李孝恭上前一步,又从怀里掏出一份新的明黄色卷轴。
李道宗往后退了一步,这是李承道在逼他表态吗?他心念电转,天人交战,额头上满是豆大的冷汗,这个太子令到底要不要接?
如果他不想投靠东宫,那么这一份太子令对他来说就是狗屁,太子从来就没有调兵的权力,他李道宗身为灵州总管,手握重兵,何须听从东宫的旨意。
但如果他想投靠东宫,那么这一份太子令就比圣旨和兵部的调令更加重要了。而一旦他决定投靠东宫,那么率灵州兵马南下囤兵陈仓就是他要交给李承道的投名状。
现在不存在模棱两可的选择,要么你就接令,要么就不接令。
李道宗想起了刚才李孝恭和他说的话,现在皇上和李承道的关系不是东宫和秦王府的关系,李承道也不是李世民,他们能看清李世民的底牌,但没人能看清楚李承道的底牌。他身上隐藏的实力,未来的潜力,都远远不是李世民可以的。
李世民夺位是兵变,李承道登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现在没有人能阻止他。
李道宗脸色阴晴不定,距离皇上上次朝会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自从李承道登上太子之位后,就再也没有早朝过,整个朝堂氛围也越发让人看不懂。
李承道在外面的动作,难道李渊真的没看到吗?还是李渊看到了,却不加以阻止,听之任之。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李渊和李承道之间的关系就不是外界所预料的那样了,自己所有的决定也必须重新考量。
但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最迫切的问题是,接令还是不接令,已经没有时间给李道宗细细查探了?
不接令的后果想想就知道,等李承道上位后,甚至不需要等到那个时候,只要李承道在朝堂上的势力越来越大,他李道宗的地位就会岌岌可危。
军机处早已着手整顿南衙禁军十二卫,那些在玄武门之变时投靠李世民的叛军直接被军机大臣罗艺成建制地屠杀,另外那些骑墙观望的高级军官也是一个个落马,不是进了诏狱就是回家养老。
以罗艺对待这些人的雷霆手段来看,他李道宗失势后的日子必不会好过。
“李道宗,你接,还是不接!”
李孝恭紧紧盯着李道宗,后者已经满头大汗,握刀的手不时握紧,又不时松开。
“臣李道宗,接令!”
最终,李道宗咬了咬牙,半跪在地上,李孝恭也同时吁出一口气,走上前把太子令递到李道宗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