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页

这几个人上人、老狐狸,每一个都是从诡谲斗争中获胜的,可他们肯耗尽心血去争去斗,却并不舍得子侄也如此,难免要铺就一条“平安为重”的路出来。辽东虽看起来差,于此处折戟甚至送命的文武官员也不少,但细查过就知这里头死于倾轧斗争的很少,文官多死在不适应气候体弱患病上,武官则多因剿匪杀贼而亡。杜仲、宋辰皆是武将,料身体不至于如前一例孱弱,而于后一则是死得其所,但凡将士及其亲眷,都有明悟。

陈子微等人都不太悬心他二人折在兵事上,只忧虑孩子们在派系博弈上送命,于是遍数各方,极北之地便成了最好的历练之处——况且宋辰出身辽东大姓望族,自带根基,他们师兄弟多年互为依护,默契十足,两人又都有掌兵实权,立稳脚跟不在话下。在辽东做十年官,该学会的都能学会了,再回京时品阶官位也到了一些程度,自保亦有余力了。

于是三月末宋辰就直接从开平卫往辽东赴任了,而杜仲则晚了半个月,亦如愿升调辽东后卫,比妹丈官职矮了半级。朝廷调令期限颇紧,不好带女眷一同,云安和迎春在都中又有好些事情要处理,于是直到七月暑气渐消,姑嫂姊妹二人才动身。

可直至十月,师兄弟两个还未等到娇妻,师兄弟两人起了一嘴燎泡,若非信件未断,这二人都已生出擅离接人的心了。亲卫和心腹随从不断派出去,可除了一二个遣来回话的,连其余那些派出的人也都留下了,都说奶奶吩咐办事,好不容易接信说已入襄平地界,车队却又转去黑水村去察看庄子了。

又等了五日,杜仲愈发心焦,眉头紧皱:“你信里没催安安?”

宋辰摇头,他信里只嘱咐安安注意身体,余者都是讲自己近况、此地迥异风俗和些趣事,连带暗诉些衷肠而已,若是催促的话写上了,一则怕她们贪快不安全,二则依安安性子,怕就不肯写那么多页的信了。宋辰自觉不傻,他既见过安安当初从都中到开平卫一路的兴致盎然,知道她喜欢路上的见闻,如何会在这上面泼冷水,纵然思之如狂,亦不愿写信催促。

只是师兄这恨铁不成钢的神情太气人了,宋辰顿一顿,反问:“师兄催嫂子了?”

杜仲:“……”他也没舍得催妻子和妹妹。

师兄弟相顾无言。

门外扫地的两个亲随暗暗摇头,只是不等两人嘀咕嘲笑厅里的人,他俩望一望宅院,就先为自己叹气——老天爷,两处大宅院,却连上正厅的爷在内统不过只剩有六七个人!奶奶们再不来,光洒扫就难为死他们这些粗汉了!

与此同时,距离襄平郡郡府约五六十里的鹤野城中,辽东宋氏祖宅中,一个打扮颇有江南之风的中年美妇对宋家老太太道:“听说辰哥置办的那大宅中竟无一个丫头媳妇使唤,这……辰哥媳妇未免有些善妒了罢,连个伺候哥儿漱洗的丫头都没有,事事都要辰哥儿亲力亲为,如何使得,不如老太太调派几个得力的过去伺候?”

宋老太太似睡非睡,半阖着眼,好半晌才慢悠悠笑道:“辰哥儿是个武官,在兵营的时候也没甚么丫头伺候,早就习惯了。况且多半是他自己不愿意的,辰哥儿媳妇人还没来,咱们反先派上一篇不是,这是不明事理,可算什么长辈呢?况且咱们北地的女孩儿金贵,家里这些丫头也都是好好对待的,到了年纪也是别家里正头的当家娘子,自来没有轻贱丫头的事!怎的你出几两银子雇用人家女孩儿几年,就要破规矩拿人家不当人了,由得你猪狗一般拿捏?”

美妇人忙起来福身:“儿媳不敢。”

宋老太太又一会子才点头,摆摆手:“坐下,坐下。我记得你屋里的两个丫头快二十岁了罢,唉哟,不小了,很该把身契给人家了!她们服侍你一场不容易,这么着,我给她们出嫁妆,你二伯爷那里有十来个正当岁数的伙计呢,都是好后生,叫两个孩子自己好生挑一挑,中意哪个告诉我……”

啰啰嗦嗦小半个时辰,美妇人才出了松鹤堂,摇摇摆摆、银牙紧咬:说的是辰哥儿的事情,老糊涂又给扯到没干系的丫头身上去了!絮叨了半天,正事没办成,反把自己从前好容易才挑出来的两个标致丫头放出去了!换了其他粗手大脚的毛丫头,这日子更没法过了。

松鹤堂里,宋老太爷从后堂出来:“老五媳妇又来啰唣?她又想挑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