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

90年代早期和中期,因为rb和美元挂钩的关系,rb与日元的汇率相对固定,100日元约兑换844元rb,这几款磁带随身听,即便是比较便宜的,在日本本土的售价都超过22000日元,约超过2000rb,若是通过正常渠道进来在国内销售的随身听算上关税以及国内销售单位的利润,动辄都在3500元以上,为了买这几款比较有代表性的随身听,林铮可结结实实的花了不少钱。

林铮倒是能够理解孔晓明的震惊,熊猫电子集团的小家电部门除了收音机之外,也有生产磁带随身听,但和林铮带来的这些样品相比,熊猫电子集团的磁带随身听就差的太多了:塑料的外壳、没有自动返带能力、三个小时左右的播放时间、两盒磁带摞起来那么厚的机身……和眼前这些磁带随身听当中的精品相比,熊猫电子集团差的太多了。

说起这个事情,林铮其实也挺好奇的,“孔工,你们熊猫电子在小家电领域应该有比较强的研发实力吧?怎么根据我们的前期调查,你们最贵的一款磁带随身听才不到90块钱?难道你们就没有想过生产一些精品随身听和日本产品争抢市场?不说像日本人那样卖两三千一台吧,哪怕生产两三百一台的,和日系低端的三百到五百的进行竞争总是可以的吧?”

第0063章 很难,你们最好有心理准备

国内的随身听市场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廉价的国产货,不带录音功能随身听价格的从五六十元至七八十元不等,带录音功能的随身听价格从100多元至200元左右,而日本进口的高档磁带随身听的价格则几乎全部集中在800元以上,低档的也多集中在400至低于800元之间,低于400元的只有寥寥两三款,至于音质,不提也罢。

林铮很好奇,若是国内能够生产一台外观和性能方面不输于2000元左右的进口机器、售价在500元左右的磁带随身听,难不成还会没有市场?

对于电子产品的成本,林铮太清楚了:这东西就是暴利!

在尝试着拆解了一台售价超过4000的索尼w—ex1之后,林铮就失望的发现,这台号称音质神器的机器硬件成本不会超过600元……这已经是索尼单放机系列当中现今最顶级的型号和配置了。

“您说的这些我们也考虑过,用这种田忌赛马的策略,确实应该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孔晓明叹了口气,言语中带着难以形容的失望,“但这个方案被我们领导给否了。”

“否了?为什么?”

林铮和谭娜对视了一眼,两人眼中除了惊讶,更多的是庆幸。

“我们领导认为我们就算生产出来了这种随身听,不说成本和利润,市场根本就接受不了一台熊猫磁带随身听卖四五百乃至五六百,所以你们看到了,现在市场上熊猫的磁带随身听就没有超过100的,”孔晓明犹豫了一下,想着林铮和谭娜对自己确实不错,还是委婉的劝了一句,“不过……林先生,谭小姐,我实话实说,也觉得我们领导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贵方的做法……”

“有些冒险?”

“没错,有些冒险,”孔晓明松了一口气,他还在犹豫怎么说呢,既然对方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了,那就好说了。认真的望着林铮和谭娜道,“我不知道贵公司准备以什么价位在市场上出售,但既然贵公司以这些机型为样本,估计最便宜也不会低于400,市场上能否接受一台400~~500的国产高端随身听……”

他摇摇头,示意自己并不看好,只是林铮毕竟是自己的“客户”,人家又拿出大笔的“咨询费”来,这些话倒是不好意思说了,只好摇摇头,把话题扯到了另一边,“生产是个问题,国内现在还没办法提供如此高精度的生产线和模具,这些都需要外购,而且专利也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