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页

在讲究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过去,当别人给了你巨大的好处,而你却没有做出相应回报的行为是被世人所鄙夷的,就算其家里人也不会对此表示宽容和理解。

而且内阁已经行文宣示各地官府,只要各地上呈公文言是获朝廷批复回应者,无论涉及人财物哪一面,待所报之事完结之后,必须以详细的公文向朝廷报结,将事情的处置过程与结果做出全面的说明,这些来往公文函件将全部存档以备查用。

而朝廷在收到地方奏报后,会暗中派出御史、锦衣卫查验地方官府所报情治是否存在隐瞒实情的情形存在,一旦发现有欺上瞒下之举,涉事主官一律就地罢职,若其中有徇私枉法者,将由锦衣卫押送入京,交由三法司会审定罪。

一股以上带下、以点带面、监管到位、处置严厉的官场新风气,正逐渐在大明各地官府中开始形成和蔓延。

尽管有相当大一部分官吏对此极度不适应,并且暗地里怨声载道,但一种强大的趋势一旦形成,就绝不会轻易的发生反转。

不管你愿不愿意,只要身在其中,也只能在这种大趋势的推动下不由自主地被动前行。

在高额收入与丢官去职的双重作用下,大明的吏治正在慢慢向着好的一面扭转。

“启奏圣上,臣有事要言!”

说话的是首辅温体仁。

“温卿有言尽管奏来!内阁施政新风令朕激赏不已,此等一切卿当居首功!”

朱由检笑着夸奖了这位老臣一句。

内阁新政其实就是由温体仁提出并主导展开的。

对于这种有可能会得罪很多人的新举措,王应熊与张至发采取了不支持不参与的态度,而温体仁的施政方案则是得到了朱由检的强力支持。

温体仁为了给温侃打开晋升通道,现在也是无所顾忌了。

他心里清楚,等再过几年自己致仕后,次子的前程就全指望皇帝了。

虽然当了十年的首辅,但自己在朝野中名声并不怎么好,指望别人罩着温侃是不可能了,只有紧紧抱住皇帝的大腿才是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