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何云贤心里明白,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现实是残酷无比的。知府刘祚比他年轻,还不知道干到何时。而他下面的通判虽然低了他一级,但年纪却小他许多,并且有传闻在朝堂中有很大的靠山。
在大明官场中,只要朝堂上有大佬替你发声,超擢之事实属寻常,所以他自己已经想过了,将来就算刘祚离任,知府之位也不一定轮的到他,将来任满之后,朝廷指不定要把他调往何处担任何职呢。
但是陆元征的话却让他猛然间看到了一丝希望:对啊,知府之位已然出缺,只要无有其他人与之相争,这个让他梦寐以求的宝座或许就是自己的了!
这个念头只是在何云贤脑海中一闪而过,官场中打滚多年的经验让他迅速冷静了下来。
“刘府堂之事本官并不知晓,也并未参与其中。本官年齿已长,魏通判年轻有为,更兼其人脉甚广,这位陆千户何不好生问讯与他?何况扬州知府之位乃朝廷重臣所踞,陆千户虽身为天子亲军,怕是亦无权涉及吏部选官吧?陆千户之言岂非愚弄稚子乎?”
何云贤慢慢转过头来,目视陆元征开口道。
他这番话的含意十分明显:刘祚所犯之事可以商量,但那个通判既年轻又有背景,你为何不从他身上做文章,而是找到我这个年纪最大之人?扬州知府可是从四品的高官,你一个锦衣卫副千户哪来的权利去干涉朝廷的任免?
陆元征当然清楚何云贤的意思,但从何云贤身上打开口子是他和梁琦深思熟虑的结果。
据锦衣卫探查到的情治,何云贤虽然也并非清白的官员,但他与刘祚平时面和心不和,而通判魏鹤友却与刘祚走的很近,所以何云贤是暂时主政扬州府的最佳人选。
刘祚一案不能成为窝案,否则的话,没有官府维持秩序,短短几日城内就会生乱,这个责任可是他们承担不起的。
“通判魏某系刘祚从犯,不管其有何背景,此次都很难全身而退!何同知早知刘祚之恶行,对其为恶之举向来深恶痛绝。值此亲军办差之时,何同知挺身而出,主动检举其罪行,且于事后即刻派人安抚民众、抚恤伤者、令扬州城内短期内秩序井然,百姓商家尽皆安居乐业。何同知,此等大事小情若是上达天听,圣人虑及扬州之稳固,岂会再从他处调派官员任职此处?如此一来,扬州府之位还有谁能与你争之?”
第三百零一章 趋利
陆元征的这番话彻底打动了何云贤。
他心里清楚,锦衣卫办的案子都是钦点,不论过程还是结果都要据实上报,只要把刚才陆元征的话稍微润色一下后写进题本,自己出淤泥而不染、临危受命的高大形象就会跃然纸上,远在几千里之外的皇帝看到奏报后肯定会对自己好感大增,值此纷乱之时,自己接掌知府之位的可能性将会非常之大。
“那……刘祚之事需要下官如何去做才好?”
刚才还一口一个本官,一副正气凛然模样的何云贤,在事关切身利益的时候终于放下了身段,也抛掉了文官的自尊,转而在一个锦衣卫副千户面前称起了下官。